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觕胪的意思、觕胪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觕胪的解釋

略舉。 清 魏源 《聖武記》卷六:“今觕臚其事涉 中國 者於篇,餘詳《海國圖志》。”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觕胪”是一個極其罕見的古漢語詞彙組合,在現代漢語詞典中未見收錄,其使用可能僅存于特定古籍或極其專業的文獻中。從字源和構詞法角度分析,其含義可嘗試拆解如下:


一、單字釋義

  1. 觕 (cū)

    • 本義: 同“粗”。指事物質地不精細、粗糙。《說文解字·角部》:“觕,角長也。從角,且聲。”段玉裁注:“引申之為鹵莽之稱。” (參考來源:漢典 - 觕
    • 引申義:
      • 粗疏,不周密。如《後漢書·律曆志中》:“術之不密,猶古法之觕疏。”
      • 粗大,粗壯。如《史記·天官書》:“觕者曰旱。”
      • 粗略,大略。如《漢書·藝文志》:“庶得觕觕。”
  2. 胪 (lú)

    • 本義: 皮肉,皮膚。《說文解字·肉部》:“胪,皮也。從肉,盧聲。” (參考來源:漢典 - 胪
    • 常用義:
      • 陳列,傳告,陳述。 這是“胪”最常用的意義。如:
        • 《國語·晉語六》:“風聽胪言于市。” (韋昭注:“胪,傳也。”)
        • 《史記·六國年表》:“胪于郊祀。” (司馬貞索隱:“胪,陳也。”)
        • “胪列”: 逐條陳述,列舉。如《新唐書·選舉志上》:“舉選不繇館學者,謂之鄉貢,皆懷牒自列于州縣,試已,長吏以鄉飲酒禮,會屬僚,設賓主,陳俎豆,備管弦,牲用少牢,歌《鹿鳴》之詩,因與耆艾叙長少焉。既至省,疏名列到,結款通保及所居,始由戶部集閱,而關于考功員外郎試之。凡秀才,試方略策五道,以文理通粗為上上、上中、上下、中上,凡四等為及第。明經,先帖文,然後口試,經問大義十條,答時務策三道,亦為四等。…此歲舉之常選也。其天子自诏者曰制舉,所以待非常之才焉。” 此處雖未直接出現“胪列”二字,但描述了科舉考試中陳述、排列名次和科目的過程,體現了“胪”的核心含義。 (參考來源:維基文庫 - 新唐書·選舉志
      • 指腹前部。 如“胪脹”(腹部脹滿)。

二、“觕胪”的可能含義

将“觕”與“胪”組合,“觕胪”的字面意思可以理解為:

  1. 粗糙的陳述/列舉: 指叙述或列舉不夠細緻、精确,比較簡略或疏漏。這裡的“胪”取其“陳列、陳述”之義。
  2. 粗略的皮肉/表面: 指事物的外表或表層比較粗糙。這裡的“胪”取其“皮肉”之本義。

結論:

“觕胪”并非一個現代漢語常用詞或固定詞組。根據其構成字的核心含義推斷,它最可能表示“粗略的陳述”或“大緻的列舉”,強調其不夠詳盡和精細的特點。這種用法在古代文獻中可能用于描述對事件、情況或條目的非精細化的、概略性的叙述或羅列。


重要提示:

網絡擴展解釋

“觕胪”是兩個較為生僻的漢字,需分開解釋:

1. 觕(cū)
是“粗”的異體字,本義指牛角粗大,引申為粗糙、粗魯、粗略等含義。例如《說文解字》提到:“觕,牛角低仰也。”。現代漢語中已極少使用,多見于古籍。

2. 胪(lú)
主要有兩種含義:

注意:

别人正在浏覽...

報錄本訓不拘形迹東鳀斷死犢鼻裩遁天倍情風木鋒焰分列縛舌交唇符師改善高标革辛瓜瓞詭質孤冢橫鋸面滑七擦會折嫮眼降輿奸雄劫波竭智迹射糾案居胥轲愈漣紋靈娥凜畏熝頭僧驢鼠妙絕眇論墨池記南直南子年幾年金匿空跑題裒益钤口鞋兒祺福親田琴弦趨之若鹜瑞阙入鐵主簿輸眼四選竦服松雪挑毛剔刺,挑毛剔刺兒偉舉霧合閑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