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眇論的意思、眇論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眇論的解釋

精妙的言論。《史記·貨殖列傳》:“使俗之漸民久矣,雖戶説以眇論,終不能化。” 司馬貞 索隱:“上音妙,下如字。”《漢書·儒林傳·張山拊》:“﹝ 關内侯 鄭寬中 ﹞嚴然總《五經》之眇論,立師傅之顯位。” 周作人 《<蛻龛印存>序》:“是知以 漢 法刻印,允為不易之程,夫豈逞高心,以為眇論哉。”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眇論"是一個較為生僻的漢語詞彙,其含義可以從字源和古籍用例中探尋,主要包含以下兩層意思:

  1. 精微玄妙的言論或學說:

    • 字義分析: "眇" 本義指一目小或目盲,引申為微小、精微、深遠、高遠之意(如《莊子·德充符》"眇乎小哉",《漢書·張衡傳》"眇然絕俗離世")。"論"指言論、學說、道理。
    • 詞義合成: "眇論" 即指精深微妙、高遠超絕的言論或理論。它強調其思想或見解的深刻、玄奧,非尋常淺見可比。
    • 古籍例證: 此義多見于古代典籍。例如,《史記·貨殖列傳》中司馬遷在論述貨殖的重要性後,反駁了老子“小國寡民”的理想,稱其為“塗民耳目,則幾無行矣”,并評價道:“雖戶說以眇論,終不能化。” 這裡的“眇論”即指老子那種精微高妙(但在司馬遷看來不切實際)的理論。
  2. 空泛而不切實際的言論:

    • 引申與批判: 由于“眇論”所指的言論往往過于高深玄遠,脫離現實基礎或常人理解範圍,因此在一些語境下,它帶有一定的貶義色彩,指玄虛、不切實際、難以實行的高談闊論。
    • 語境關聯: 上引《史記·貨殖列傳》的例子中,司馬遷雖用“眇論”形容老子學說,但其上下文明顯帶有批判其脫離社會經濟發展現實的意味。後世使用此詞時,也可能側重其空疏不實的一面。

“眇論”的核心含義是指精深微妙或高遠超絕的言論、學說。其具體褒貶色彩需視語境而定:在贊賞其思想深度時,它強調精微玄妙;在批評其脫離實際時,它則指空泛不實的高談闊論。該詞體現了漢語詞彙内涵的豐富性與語境依賴性。

參考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

“眇論”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存在兩種不同解釋,需結合語境理解:

  1. 精妙的言論(古義)
    源自《史記》《漢書》等古籍。例如《史記·貨殖列傳》中“雖戶説以眇論”指難以用精妙理論教化民衆,司馬貞注音“眇”為“妙”,暗示通假用法。此含義強調言論本身的高深玄妙,多用于學術或哲理讨論。

  2. 瑣碎的争論/微不足道的事(現代引申義)
    現代詞典中多解釋為“對小事争論不休”,強調因過度關注細節而忽視核心問題,帶有貶義色彩。例如:“團隊陷入眇論,反而延誤了項目進度。”

其他信息補充:

别人正在浏覽...

白山黑水班赉抱直冰溜柱步弓不功倉舍蟾窟敕喚儲嗣從自點筆敦促奮筆疾書風度氛雜婦道負鄉戆拙幹晖函括鶴林友魂銷護勇介入街尾浸蠹精赤條條玃猨贶壽樂品獵奇麟冢犂鼠骝骅龍榜龍圖老子眇芒滅此朝食牡丹猱進逆渠秾芳起風情瀾商同傷轸神酒勢位屍職說好說歹所有制天雞銅仙推進屠門嚼襪子魏巍閑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