劫波的意思、劫波的詳細解釋
劫波的解釋
亦作“ 劫簸 ”。簡稱“劫”。梵語Kalpa的譯音。佛教分劫為大劫、中劫、小劫。謂世上人的壽命有增有減,每一增(人壽自十歲開始,每百歲增一歲,增至八萬四千歲)及一減(人壽自八萬四千歲開始,每百歲減一歲,減至十歲),各為一小劫。合一增一減為一中劫。一大劫包括“成”、“住”、“壞”、“空”四個時期,通稱“四劫”。各包括二十中劫,即一大劫包括八十中劫。
詞語分解
- 劫的解釋 劫 é 強取,掠奪:劫掠。洗劫。劫道。劫富濟貧。 威逼,脅制:劫持(要挾,挾持)。劫制。 災難:劫數(?)(佛教指注定的災難)。劫難(刵 )。浩劫(大災難)。遭劫。劫後餘生。 筆畫數:; 部首:力;
- 波的解釋 波 ō 水面振蕩起伏的運動:波浪。波濤。波瀾。波光。波紋。波蕩。推波助瀾。波及(影響到,牽涉到)。 物理學上指振動在物質中的傳播能量遞進的一種形式:電波。光波。超聲波。波長。波段。波速。波譜。 筆畫
網絡擴展解釋
“劫波”是佛教術語,源自梵語“Kalpa”的音譯,亦作“劫簸”,簡稱“劫”,是佛教中極為宏大的時間計量單位。具體解釋如下:
1.基本定義
- 佛教時間概念:劫波被分為大劫、中劫、小劫三種層次。其核心與人類壽命的增減周期相關。
- 增劫與減劫:
- 小劫:指人壽從10歲開始,每百年增1歲,直至8.4萬歲(增劫);再每百年減1歲,直至10歲(減劫)。一增一減合計為1中劫。
- 中劫:包含1次增劫和1次減劫,即約1680萬年。
- 大劫:涵蓋“成、住、壞、空”四個階段(四劫),每個階段含20中劫,因此一大劫為80中劫,約13.44億年。
2.延伸含義
- 災難象征:因劫波與時間循環、世界生滅相關,常被引申為“磨難”或“劫難”,如“曆經劫波”形容曆經滄桑。
- 字義分解:
- “劫”:本義為威逼、災難(如“劫持”“浩劫”)。
- “波”:原指波浪,後比喻世事變化(如“風波”)。
3.文化應用
- 佛教經典中常用“劫波”強調時間的漫長與無常,如“一劫如塵,萬劫成空”。
- 現代漢語中,“劫波”多用于文學或哲理性表達,突出超脫苦難的意境。
如需更詳細的佛教宇宙觀或時間體系,可參考權威佛學文獻或百科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劫波
劫波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包括劫和波。
拆分部首和筆畫
劫的部首是力,筆畫數為7;波的部首是水,筆畫數為8。
來源
劫波一詞來源于古代文獻《莊子》,具有濃厚的道家哲學色彩。
繁體
劫波的繁體字為劫波。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劫波的字形并非現代的标準字形,而是有所差異。
例句
1. 巨浪滔滔,劫波翻滾。
2. 他勉力掙紮在劫波中。
組詞
劫魂、波濤、劫難、波瀾等。
近義詞
劫難、波濤、巨浪。
反義詞
平穩、甯靜、安詳。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