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遁天倍情的意思、遁天倍情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遁天倍情的解釋

亦作“遯天倍情”。謂違背天然之性而加添流俗之情。一說,違背天性與真情。倍,通“ 背 ”。《莊子·養生主》:“是遁天倍情,忘其所受,古者謂之遁天之刑。”一本作“ 遯 ”。 成玄英 疏:“言逃遁天理,倍加俗情。” 陸德明 釋文:“遯天,徒遜反,又作遁。” 陳鼓應 今注:“一説背情。如 林希逸 説:‘背棄其情實。倍與背同。’按古書倍、背通用。” 嚴複 《原強》:“故其既入 中國 也,雖名為之君,然數傳以後,其子若孫,雖有祖宗之遺令切誡,往往不能不厭勞苦而事逸樂,棄惇德而染澆風,遁天倍情,忘其所受,其不漸摩而與漢物化者寡矣。”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遁天倍情”是一個源自《莊子·養生主》的成語,以下為詳細解釋:

  1. 基本釋義
    指違背自然本性或真實情感,而迎合世俗之情。其中“倍”通“背”,意為背離()。例如,過度追求名利而壓抑本心,即可用此詞形容。

  2. 出處與原文
    出自《莊子·養生主》:“是遁天倍情,忘其所受,古者謂之遁天之刑。”
    成玄英注解為“逃遁天理,倍加俗情”,強調違背自然規律和人性()。

  3. 結構解析

    • 遁天:逃避、違背自然法則(“天”即天然之性);
    • 倍情:背離真實情感(“情”指本性或真情)。
      二者共同構成對自然與人性雙重背離的批判()。
  4. 用法與語境
    屬中性色彩,多用于書面語,常描述因世俗壓力而失去本真的行為。例如,古籍中批評“棄惇德而染澆風”時,會指其“遁天倍情”()。

  5. 補充觀點
    陳鼓應等學者認為“倍情”更偏向“背棄情實”,即忽視現實本質()。這一解釋進一步擴展了成語的哲學内涵。

該成語既包含對自然規律的尊重,也強調保持本真情感的重要性,常用于警示過度世俗化的行為。

網絡擴展解釋二

《遁天倍情》這個詞意思是逃避和抛棄家庭、責任、義務等,以追求個人的自由和情感滿足。這個詞的拆分部首是辶和心,辶表示行走,心表示情感。在《康熙字典》中,這個詞的筆畫數是23畫。它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人的詩詞中,用來表達個人對于世俗束縛的逃離渴望。繁體字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隻是字形稍有差異。古時候,這個詞的漢字寫法沒有太大的變化。 例句: 他因為厭倦了家庭生活,選擇了《遁天倍情》。 她為了追求自由,放棄了一切責任,進入了《遁天倍情》的狀态。 組詞:逃離、獨行、放縱 近義詞:舍棄、離開、抛棄 反義詞:承擔、履行、堅守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