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遯天倍情”。謂違背天然之性而加添流俗之情。一說,違背天性與真情。倍,通“ 背 ”。《莊子·養生主》:“是遁天倍情,忘其所受,古者謂之遁天之刑。”一本作“ 遯 ”。 成玄英 疏:“言逃遁天理,倍加俗情。” 陸德明 釋文:“遯天,徒遜反,又作遁。” 陳鼓應 今注:“一説背情。如 林希逸 説:‘背棄其情實。倍與背同。’按古書倍、背通用。” 嚴複 《原強》:“故其既入 中國 也,雖名為之君,然數傳以後,其子若孫,雖有祖宗之遺令切誡,往往不能不厭勞苦而事逸樂,棄惇德而染澆風,遁天倍情,忘其所受,其不漸摩而與漢物化者寡矣。”
“遁天倍情”是一個源自《莊子·養生主》的成語,以下為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指違背自然本性或真實情感,而迎合世俗之情。其中“倍”通“背”,意為背離()。例如,過度追求名利而壓抑本心,即可用此詞形容。
出處與原文
出自《莊子·養生主》:“是遁天倍情,忘其所受,古者謂之遁天之刑。”
成玄英注解為“逃遁天理,倍加俗情”,強調違背自然規律和人性()。
結構解析
用法與語境
屬中性色彩,多用于書面語,常描述因世俗壓力而失去本真的行為。例如,古籍中批評“棄惇德而染澆風”時,會指其“遁天倍情”()。
補充觀點
陳鼓應等學者認為“倍情”更偏向“背棄情實”,即忽視現實本質()。這一解釋進一步擴展了成語的哲學内涵。
該成語既包含對自然規律的尊重,也強調保持本真情感的重要性,常用于警示過度世俗化的行為。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