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訓诂用語,謂字的本義。 清 曾國藩 《與朱仲我書》:“凡古今文字,何字不有虛實兩用?如‘履’字以實用者為本訓,而《羽獵賦》之‘履般首’則虛用矣。”
“本訓”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包含以下兩層含義:
在傳統文字學(訓诂學)中,“本訓”指漢字的本義。清代學者曾國藩在《與朱仲我書》中舉例說明:如“履”字的本義是實用性的「穿鞋」,但在《羽獵賦》中“履般首”則是虛用為「踏過」之意。這種用法強調通過考據還原文字原始含義。
作為成語使用時(發音běn xùn),其含義演變為:
需注意:訓诂學定義具有學術權威性,而成語用法主要見于現代教育語境,二者應根據上下文區分使用。
「本訓」,是一個漢字詞組,下面将為您提供其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組詞、近義詞、反義詞等信息。
「本訓」由兩個部首組成:
「本訓」是漢語詞組,「本」字的本義為「根源」或「起源」,「訓」字的本義為「教導」或「教誨」。
在繁體字中,「本訓」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
在古時候,中國漢字的寫法和現在有些不同。對于「本訓」,一種古代寫法将「本」字寫作「夲」,而「訓」字寫作「訓」。
以下是一些使用「本訓」的例句:
以下是一些由「本訓」組成的詞語:
近義詞:教導、教誨、教育。
反義詞:違背、違背訓誡、違反教導。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