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犯尾的意思、犯尾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犯尾的解釋

謂作詩犯上尾病。具體指格律詩中上句尾字與下句尾字犯同聲調之病。此系 南朝 梁 沉約 提出的作詩八病之一。 宋 嚴羽 《滄浪詩話·詩體》:“八病嚴於 沉約 。八病謂平頭、犯尾、蜂腰、鶴膝、大韻、小韻、旁紐、正紐之辨。”參見“ 上尾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犯尾”是一個詩學術語,主要源于南朝梁代沈約提出的“詩歌八病”理論,特指格律詩創作中應避免的一種聲律缺陷。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定義
“犯尾”指格律詩中相鄰兩句的尾字(即最後一個字)聲調相同。例如,若上句尾字為平聲,下句尾字也需避免同為平聲,否則構成“犯尾”。這是對詩歌音韻和諧的嚴格要求。

2. 曆史背景
沈約在《四聲譜》中提出“八病”理論,包括平頭、上尾(即犯尾)、蜂腰、鶴膝等,旨在規範詩歌聲律,為唐代格律詩的形成奠定基礎。宋代嚴羽在《滄浪詩話》中也明确将“犯尾”列為八病之一。

3. 實際應用與影響
違反“犯尾”規則的詩句被認為音韻呆闆,缺乏抑揚頓挫之美。例如,五言詩中若首聯對句與次聯出句的尾字同聲調,則屬典型犯尾。這一規則促使詩人更注重字詞聲調的搭配。

4. 其他含義辨析
部分現代詞典(如)提到“犯尾”可引申為“犯錯誤”,但此用法較罕見,且缺乏廣泛文獻支持。建議在學術或文學語境中優先采用詩學術語的定義。

參考資料:以上内容綜合自沈約的詩歌理論、宋代詩話及權威詞典釋義。

網絡擴展解釋二

犯尾(ㄈㄢˋ ㄨㄟˇ)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犯尾》是一個俚語,常用于台灣地區,意思是指一個人特别容易犯錯誤、犯錯事情,經常出差錯的情況。 拆分部首和筆畫 犯尾的拆分部首是犬(犭)和尾(屍),其中犬表示與狗有關,尾表示身體末端。 根據拆分部首和筆畫,可以輕易記憶和書寫該詞。 來源 《犯尾》這個詞的來源并沒有确切的出處,但通常被認為與狗有關。狗的尾巴是其身體的末端,當狗尾巴被打或者被踩到時,狗往往會表現出非常敏感和緊張的狀态。所以,人們将犯錯誤、犯錯事情比喻為狗尾巴受到傷害,從而引申為《犯尾》。 繁體 犯尾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犯尾」,與簡體字寫法相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 對于古時候的漢字寫法,關于犯尾的形象描述沒有具體的信息。 例句 1. 他真的是個犯尾,每次做事都出差錯。 組詞 犯尾是一個俚語,沒有固定的組詞用法。 近義詞 在表達一個人容易犯錯誤的情況時,可以使用一些近義詞,如糊塗鬼、馬大哈、失誤王等。 反義詞 犯尾描述一個人容易犯錯,與之相反的詞彙可以是謹慎、小心等。 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