谛觀的意思、谛觀的詳細解釋
谛觀的解釋
審視,仔細看。《百喻經·伎兒著戲羅刹服共相驚怖喻》:“時行伴中從睡寤者,卒見火邊有一羅刹,竟不諦觀,捨之而走。” 宋 張世南 《遊宦紀聞》卷六:“予登 羅漢閣 ,取 禪月 親作本諦觀竟日,其間有極破碎糜爛者,筆法高妙,相貌古怪。” 清 譚嗣同 《仁學》十三:“今夫目力所得而諦觀審視者,不出尋丈,顧謂此尋丈遂足以極天下之所至,無復能有餘,而一切因以自畫,則鮮不謂之大愚。” 郭沫若 《雄雞集·關于白樂天》:“便以一種‘愛真能助’的心情,而生出了所謂谛觀,不願意在舊社會中隨波逐流而超然自適。”
詞語分解
- 谛的解釋 谛 (諦) ì 仔細:谛聽。谛視。谛觀。谛思。 道理:真谛。妙谛。 筆畫數:; 部首:讠; 筆順編號:
- 觀的解釋 觀 (觀) ā 看,察看:觀看。觀止(贊歎所看到的事物極端完美,無以複加)。觀風(a.暗中察看動靜,以定行止;b.觀察民間風俗習慣,生活狀态)。觀陣。觀賞。觀察。觀感。參觀。 看到的景象或樣子:觀瞻(
網絡擴展解釋
“谛觀”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以下多層次的解釋:
一、基本釋義
谛觀(拼音:dì guān)指“審視,仔細看”,強調深入、專注的觀察。該詞源自古代漢語,常見于文學或哲學語境中。例如:
- 《百喻經》提到“竟不谛觀,捨之而走”,形容未仔細審視便倉促行動。
- 宋代張世南《遊宦紀聞》中“谛觀竟日”描述長時間細緻觀察。
二、佛教語境中的引申義
在佛教經典中,“谛觀”被賦予更深層的哲學含義:
- 體悟真谛:指通過專注觀察,穿透表象以領悟佛法核心。如《維摩诘經》強調“谛觀經文”需超越文字,把握如來真實意。
- 修行方法:佛經主張通過“谛觀五陰無常”等實踐,破除執著,達到“不生不滅”的覺悟境界。
三、應用與示例
- 文學例句:如“宮調溶溶,谛觀浮華歲月的無盡蒼涼”,體現對世事的深刻洞察。
- 修行指導:佛家強調“正念谛觀”,以此作為解脫煩惱的途徑。
四、總結
“谛觀”既是一個描述細緻觀察的普通詞彙,也是佛教中重要的修行概念,融合了觀察、體悟與智慧的雙重内涵。其核心在于通過專注與洞察,超越表象,直達本質。
網絡擴展解釋二
《谛觀》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谛觀(dì guān)是一個中文詞彙,其意思是真實而全面地觀察、理解事物的本質和内涵。
拆分部首和筆畫
《谛觀》的部首是言字旁(讠)和見字旁(見),它的總筆畫數為14。
來源
《谛觀》一詞來源于佛教中重要的思想體系之一,通常翻譯為“深思熟慮地觀察”或“深思熟慮地洞察真相”。
繁體
繁體字《谛觀》的形式與簡體字《谛觀》相似,隻是書寫上有所區别。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書寫中,《谛觀》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這取決于具體的曆史時期和書法風格。然而,基本的字形結構保持相似。
例句
1. 他通過谛觀自己的行為和感受,逐漸領悟到内心的平靜和滿足。
2. 學會用谛觀的眼光看待問題,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複雜的世界。
組詞
谛察、谛聽、觀察、觀測、觀看
近義詞
思考、觀察、洞察、體察、參悟
反義詞
淺嘗辄止、草率從事、漫不經心、馬虎從事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