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淳樸的意思、淳樸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淳樸的解釋

[pure and honest;unsophiscated] 敦厚質樸

言辭淳樸古人風

詳細解釋

亦作“ 淳樸 ”。敦厚,質樸。《後漢書·崔駰傳》:“淳樸散離,人物錯乖。”《晉書·劉弘傳》:“頃者多難,淳樸彌凋。” 唐 杜甫 《五盤》詩:“喜見淳樸俗,坦然心神舒。” 清 沉複 《浮生六記·浪遊記快》:“ 績溪 城處於萬山之中,彈丸小邑,民情淳樸。” 魏巍 《誰是最可愛的人》:“他們的氣質是那樣的淳樸和謙遜。”


見“ 淳樸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淳樸”的漢語詞典釋義與解析

“淳樸”是一個常用的漢語形容詞,用于形容人或事物所呈現出的質樸、敦厚、真誠而不加修飾的本質特征。其核心含義在于強調内在品質的純粹與自然。

一、權威詞典釋義 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的界定,“淳樸”指:

誠實樸素:形容人性格、品質或民風等真誠、質樸、不矯飾。例如:“民風淳樸”、“淳樸的農民”。

二、語義構成與語源 “淳樸”由“淳”與“樸”兩個語素複合而成:

  1. 淳:本義指水清澈、純淨,引申為人的品質或風氣質樸、敦厚。《說文解字》釋“淳”為“渌也”(清也),段玉裁注:“淳,凡物之清潔曰淳。”
  2. 樸:本義指未經加工的木材,引申為原始、自然、不加修飾的狀态。《老子》有雲:“樸散則為器”,強調“樸”是未經雕琢的本真狀态。 二者結合,“淳樸”即指如清水般純淨、如原木般自然的本質,強調内在的真實與純粹。

三、核心特質解析 “淳樸”通常包含以下特質:

  1. 真誠坦率:言行發自内心,不虛僞做作。
  2. 簡單自然:生活方式或思想觀念簡單直接,不尚浮華。
  3. 敦厚善良:性情溫和寬厚,待人友善。
  4. 保守本真:保持原有的、未受世俗過多影響的純真狀态。這種特質常與鄉村、傳統社會或特定群體(如勞動者、孩童)相關聯,如“淳樸的山民”、“孩子淳樸的笑容”。(王甯《語言學概論》指出,此類詞彙常承載特定文化聯想。)

四、近義詞辨析

五、經典文學用例

參考來源:

  1.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商務印書館, 2016.
  2. 許慎(撰), 段玉裁(注).《說文解字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 1981.
  3. 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漢語大詞典》. 上海辭書出版社, 1986-1994.
  4. 王甯.《語言學概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2.

網絡擴展解釋

“淳樸”是一個形容詞,形容人性格或品質純真樸實、不做作,也可用于描述民風、氛圍等自然真誠的特點。以下是詳細解析:

一、基本含義

  1. 核心特質
    指人心地單純、言行自然,不虛僞矯飾。常用于形容人的性格敦厚、生活作風樸素,如“淳樸的農民”“為人淳樸”()。

  2. 擴展應用
    也可描述群體或地域的整體風氣,例如“民風淳樸”“淳樸的鄉村”()。


二、詞源與演變

  1. 出處考據
    最早見于《後漢書·崔駰傳》:“淳樸散離,人物錯乖”,指社會風氣由質樸轉向浮華()。

  2. 字形解析
    “淳”字左側為“氵”(水),右側為“享”(祭祀高台),本義指酒味醇厚,引申為純粹、質樸;“樸”原指未加工的木材,象征天然本真()。


三、使用場景與示例

  1. 描述人物

    • 正面評價:“他的淳樸讓人感到親切。”()
    • 文學描寫:“戰士面貌淳樸,活像一尊天神。”()
  2. 形容環境或文化

    • 自然氛圍:“蜀南竹海的淳樸民風令人放松。”()
    • 藝術風格:“歌曲中的愛情淳樸而真摯。”()

四、近義詞與反義詞


五、延伸文化内涵

“淳樸”常被視為傳統美德,與現代社會複雜的人際關系形成對比。例如古詩詞中“喜見淳樸俗,坦然心神舒”(杜甫),表達對樸素生活的向往()。

如需更多例句或文化背景,可參考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包打聽暴猛變味并門策彗怆怆待道黨碑大章車德雲頓抑二十五老反批評芬芬馮谖市義感今懷昔過不得寰域驩虞艱诘假饒甲仗庫濟公傳疾痗酒歌科班連峯栗跗盧浮宮馬袋漭泱冒耏冒陰眉目如畫謀殺木角跑鞋批毀平吉平早傾談雀台曲瞞染筆任地山剩湯臘水適以相成殊奇術士冠涕霣晚食違規帏幌文言文無寇暴死湘靈鼓瑟嚣滓解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