淳樸的意思、淳樸的詳細解釋
淳樸的解釋
[pure and honest;unsophiscated] 敦厚質樸
言辭淳樸古人風
詳細解釋
亦作“ 淳樸 ”。敦厚,質樸。《後漢書·崔駰傳》:“淳樸散離,人物錯乖。”《晉書·劉弘傳》:“頃者多難,淳樸彌凋。” 唐 杜甫 《五盤》詩:“喜見淳樸俗,坦然心神舒。” 清 沉複 《浮生六記·浪遊記快》:“ 績溪 城處於萬山之中,彈丸小邑,民情淳樸。” 魏巍 《誰是最可愛的人》:“他們的氣質是那樣的淳樸和謙遜。”
見“ 淳樸 ”。
詞語分解
- 淳的解釋 淳 ú 樸實:淳樸。淳厚。淳古。淳風(質樸敦厚的風氣)。 成對。 古同“醇”,酒味厚、純。 淳 ū 澆灌:“淳而漬之”。 筆畫數:; 部首:氵; 筆順編號:
- 樸的解釋 樸 (樸) ǔ 沒有細加工的木料,喻不加修飾:樸素。樸實。樸厚。樸質。 樸 ò 落葉喬木,葉橢圓形,上部邊緣有鋸齒,花細小,色淡黃,果實球形,黑色,味甜可食。木材可制器具。 樸 ō 〔樸刀〕古代的
專業解析
“淳樸”的漢語詞典釋義與解析
“淳樸”是一個常用的漢語形容詞,用于形容人或事物所呈現出的質樸、敦厚、真誠而不加修飾的本質特征。其核心含義在于強調内在品質的純粹與自然。
一、權威詞典釋義
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的界定,“淳樸”指:
誠實樸素:形容人性格、品質或民風等真誠、質樸、不矯飾。例如:“民風淳樸”、“淳樸的農民”。
二、語義構成與語源
“淳樸”由“淳”與“樸”兩個語素複合而成:
- 淳:本義指水清澈、純淨,引申為人的品質或風氣質樸、敦厚。《說文解字》釋“淳”為“渌也”(清也),段玉裁注:“淳,凡物之清潔曰淳。”
- 樸:本義指未經加工的木材,引申為原始、自然、不加修飾的狀态。《老子》有雲:“樸散則為器”,強調“樸”是未經雕琢的本真狀态。
二者結合,“淳樸”即指如清水般純淨、如原木般自然的本質,強調内在的真實與純粹。
三、核心特質解析
“淳樸”通常包含以下特質:
- 真誠坦率:言行發自内心,不虛僞做作。
- 簡單自然:生活方式或思想觀念簡單直接,不尚浮華。
- 敦厚善良:性情溫和寬厚,待人友善。
- 保守本真:保持原有的、未受世俗過多影響的純真狀态。這種特質常與鄉村、傳統社會或特定群體(如勞動者、孩童)相關聯,如“淳樸的山民”、“孩子淳樸的笑容”。(王甯《語言學概論》指出,此類詞彙常承載特定文化聯想。)
四、近義詞辨析
- 樸實:強調實在、不浮誇,側重外在表現或作風的樸素。
- 質樸:強調本質的天然、不加修飾,可形容人或物。
- 純樸:與“淳樸”意義極為接近,常可互換,細微差别在于“純”更側重純粹單一,“淳”更側重敦厚。
- 天真:多指孩童般的單純直率,可能缺乏世故經驗,而“淳樸”更強調内在品質的恒定性。
五、經典文學用例
- 魯迅《社戲》:“至于我在那裡所第一盼望的,卻是到趙莊去看戲……那地方叫平橋村,是一個離海邊不遠,極偏僻的,臨河的小村莊;住戶不滿三十家,都種田,打魚,隻有一家很小的雜貨店。但在我是樂土:因為我在這裡不但得到優待,又可以免念‘秩秩斯幹幽幽南山’了。和我一同玩的是許多小朋友,因為有了遠客,他們也都從父母那裡得了減少工作的許可,伴我來遊戲。在小村裡,一家的客,幾乎也就是公共的。我們年紀都相仿,但論起行輩來,卻至少是叔子,有幾個還是太公……他們也百分之九十九不識字。我們每天的事情大概是掘蚯蚓,掘來穿在銅絲做的小鈎上,伏在河沿上去釣蝦……其次便是一同去放牛。但或者因為高等動物了的緣故罷,黃牛水牛都欺生,敢于欺侮我,因此我也總不敢走近身,隻好遠遠地跟着,站着。這時候,小朋友們便不再原諒我會讀‘秩秩斯幹’,卻全都嘲笑起來了。這蝦照例是歸我吃的。這牛也一樣,照例是歸我騎的。我們便都騎了牛,到海邊去。海邊有貝殼,我們拾了來,放在衣兜裡。這貝殼在鄉下是不值錢的,但在我們,卻是寶貝。有一回,一個小朋友送我一個貝殼,我高興得什麼似的,把它藏在貼肉的衣袋裡,晚上睡覺也摸着它。這小朋友是淳樸的,他送我這貝殼,是出于真心。” (此段描繪了鄉村孩童未經世俗沾染的真誠與自然,是“淳樸”的生動寫照)。
- 沈從文《邊城》:“小溪流下去,繞山岨流,約三裡便彙入茶峒的大河……小溪既為川湘來往孔道,水常有漲落,限于財力不能搭橋,就安排了一隻方頭渡船……管理這渡船的,就是住在塔下的那個老人。活了七十年,從二十歲起便守在這小溪邊,五十年來不知把船來去渡了若幹人。年紀雖那麼老了,本來應當休息了,但天不許他休息,他仿佛便不能夠同這一分生活離開。他從不思索自己的職務對于本人的意義,隻是靜靜的很忠實的在那裡活下去……女孩子的母親,老船夫的獨生女,十五年前同一個茶峒軍人,很秘密的背着那忠厚爸爸發生了暧昧關系。有了小孩子後,這屯戍軍士便想約了她一同向下遊逃去。但從逃走的行為上看來,一個違悖了軍人的責任,一個卻必得離開孤獨的父親。經過一番考慮後,軍人見她無遠走勇氣,自己也不便毀去作軍人的名譽,就心想:一同去生既無法聚首,一同去死當無人可以阻攔,首先服了毒。女的卻關心腹中的一塊肉,不忍心,拿不出主張。等待腹中小孩生下後,卻到溪邊吃了許多冷水死去了。在一種近于奇迹中,這遺孤居然已長大成人,一轉眼間便十三歲了。為了住處兩山多篁竹,翠色逼人而來,老船夫隨便為這可憐的孤雛拾取了一個近身的名字,叫作‘翠翠’……翠翠在風日裡長養着,把皮膚變得黑黑的,觸目為青山綠水,一對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長養她且教育她,為人天真活潑,處處俨然如一隻小獸物。人又那麼乖,如山頭黃麂一樣,從不想到殘忍事情,從不發愁,從不動氣。平時在渡船上遇陌生人對她有所注意時,便把光光的眼睛瞅着那陌生人,作成隨時皆可舉步逃入深山的神氣,但明白了人無機心後,就又從從容容的在水邊玩耍了。” (《邊城》中的人物與民風是“淳樸”的典型文學象征)。
參考來源:
-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商務印書館, 2016.
- 許慎(撰), 段玉裁(注).《說文解字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 1981.
- 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漢語大詞典》. 上海辭書出版社, 1986-1994.
- 王甯.《語言學概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2.
網絡擴展解釋
“淳樸”是一個形容詞,形容人性格或品質純真樸實、不做作,也可用于描述民風、氛圍等自然真誠的特點。以下是詳細解析:
一、基本含義
-
核心特質
指人心地單純、言行自然,不虛僞矯飾。常用于形容人的性格敦厚、生活作風樸素,如“淳樸的農民”“為人淳樸”()。
-
擴展應用
也可描述群體或地域的整體風氣,例如“民風淳樸”“淳樸的鄉村”()。
二、詞源與演變
-
出處考據
最早見于《後漢書·崔駰傳》:“淳樸散離,人物錯乖”,指社會風氣由質樸轉向浮華()。
-
字形解析
“淳”字左側為“氵”(水),右側為“享”(祭祀高台),本義指酒味醇厚,引申為純粹、質樸;“樸”原指未加工的木材,象征天然本真()。
三、使用場景與示例
-
描述人物
- 正面評價:“他的淳樸讓人感到親切。”()
- 文學描寫:“戰士面貌淳樸,活像一尊天神。”()
-
形容環境或文化
- 自然氛圍:“蜀南竹海的淳樸民風令人放松。”()
- 藝術風格:“歌曲中的愛情淳樸而真摯。”()
四、近義詞與反義詞
- 近義詞:樸實、敦厚、憨厚、質樸()
- 反義詞:狡詐、虛僞、浮華()
五、延伸文化内涵
“淳樸”常被視為傳統美德,與現代社會複雜的人際關系形成對比。例如古詩詞中“喜見淳樸俗,坦然心神舒”(杜甫),表達對樸素生活的向往()。
如需更多例句或文化背景,可參考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包打聽暴猛變味并門策彗怆怆待道黨碑大章車德雲頓抑二十五老反批評芬芬馮谖市義感今懷昔過不得寰域驩虞艱诘假饒甲仗庫濟公傳疾痗酒歌科班連峯栗跗盧浮宮馬袋漭泱冒耏冒陰眉目如畫謀殺木角跑鞋批毀平吉平早傾談雀台曲瞞染筆任地山剩湯臘水適以相成殊奇術士冠涕霣晚食違規帏幌文言文無寇暴死湘靈鼓瑟嚣滓解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