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栗花。跗,花萼的基部,代指花。 北周 庾信 《拟詠懷》之十六:“野老披荷葉,家童掃栗跗。”
“栗跗”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分析綜合理解:
詞義解析
整體含義
組合後,“栗跗”即指栗樹的花,常見于古代詩文。例如北周庾信《拟詠懷》第十六首中寫道:“野老披荷葉,家童掃栗跗”,描繪了清掃栗花的田園場景。
現代使用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已極少使用,主要作為古典文學研究的對象。部分字典(如《漢語大詞典》)仍保留此詞條,釋義與古籍一緻。
相關擴展
如需進一步探究,可查閱庾信《拟詠懷》原詩及《漢語大詞典》相關條目。
《栗跗》指的是人們在腳上穿的鞋子,特指古代用雜草編制的鞋子。也有指小孩子的鞋子的意思。
《栗跗》拆分的部首為木部,其筆畫為7畫。
《栗跗》一詞的來源比較複雜。栗指的是用草編制的鞋子,跗則為腳步。因此,《栗跗》既指鞋子,又指小孩子的鞋子。這個詞的字面意思來源于古代漢語,近年來逐漸淘汰。
《栗踝》是《栗跗》的繁體字,意思相同。
在古代的漢字寫法中,《栗跗》的兩個字的寫法有不同,沒有形成統一的規範。隨着時代的發展,現代簡化字開始逐漸普及,形成了現在的标準寫法。
他打了幾雙新的栗跗。
小明喜歡穿着栗跗奔跑在農田間。
組詞:栗跗帶、栗跗鞋、栗跗墊。
近義詞:涼鞋、編織鞋、草鞋。
反義詞:布鞋、皮鞋。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