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憂思成病。 元 揭傒斯 《春莫閑居寄城西程漢翁十五韻》:“舒卷信在襟,蕭寂固所安。經春僒疾痗,撫時增懦孱。”
“疾痗”是一個較為生僻的漢語詞彙,其含義需結合單字的釋義和古典文獻中的用例來分析:
單字釋義
組合含義
兩字連用多見于古典文獻,可理解為因疾病或憂思而身心痛苦。例如:
使用背景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極少使用,更常見于古籍或仿古文體中。若在具體文獻(如詩詞、文言文)中遇到,需結合上下文進一步解讀其引申義。
由于未搜索到直接的文獻用例,以上解釋基于單字本義和古漢語常見搭配邏輯推斷。若您有具體出處或語境,可提供以便更精準分析。
疾痗,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疾病、病痛的意思。
疾痗由疒和㣺兩個部首組成。
疒部表示與疾病相關,㣺是疾病的具體形象,由24筆組成。
疾痗在古代有些字典沒有收錄,然而在古代的一些文獻中有提到該詞語。相傳這個字的來源有兩種說法:
1. 疾痗是一種艾草的名字,艾草可用來治療病痛。因此,疾痗這個字從該意思演變而來。
2. 疾痗源于古人對病痛的思考和表達,用以描述身體病痛以及患病者的痛苦。
疾痗的繁體字為疾病,與簡體字幾乎相同,隻是在疒部的上方多了一個疒字。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有所不同。關于疾痗的寫法,古代的一些文獻記錄了兩種不同寫法:
1. 一種寫法是将疒部寫在上面,㣺部寫在下面。
2. 另一種寫法是将疒部寫在左邊,㣺部寫在右邊。
1. 他患有嚴重的疾痗,需要長時間的休養。
2. 醫生正在研究治療這種頑固疾痗的新方法。
1. 疾痗纏身
2. 癡瘋痗斛
3. 疾苦痗痿
1. 病痛
2. 疾苦
3. 疾病
健康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