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悲極貌。 元 無名氏 《凍蘇秦》第二折:“不是我炒炒鬧鬧,痛傷情搥胸跌腳。”《醒世恒言·李玉英獄中訟冤》:“ 玉英 聽了這話,搥胸跌腳的號哭。”亦作“ 搥胸跌足 ”。《二刻拍案驚奇》卷十八:“老翁搥胸跌足道:‘眼面前錯過了僊緣,悔之何及!’”
表示極為悲傷或悲憤。《西遊記》第六七回:“ 八戒 捶胸跌腳,大叫道:‘哥耶!傾了你也!’”亦作“ 捶胸頓腳 ”、“ 捶胸頓足 ”。《兒女英雄傳》第十九回:“﹝ 何玉鳳 ﹞拍着那棺材,捶胸頓腳,放聲大哭。這場哭直哭得那鐵佛傷心,石人落淚。” 茹志鵑 《剪輯錯了的故事》:“ 老壽 說到這裡,心裡像是插了一把刀,他捶胸頓腳地幹號了起來。” 柯岩 《奇異的書簡·她愛祖國的明天》:“老太太捶胸頓足地哭,一邊罵 曹魁珍 為啥當個輔導員害孩子遭罪,一路頂着大風數落苦情。” 熊伯濤 《黃陂大捷》:“不料剛進我根據地,他心愛的兩個師即全軍覆沒,因此,他竟捶胸頓足,發出了這樣的哀鳴。”
“捶胸跌腳”是一個漢語成語,其詳細解釋如下:
“捶胸跌腳”通過誇張的肢體動作,生動刻畫了人在極端情緒下的反應,常見于古典文學和口語表達。需注意其與“捶胸頓腳”“跌腳捶胸”等近義詞的細微差異,結合語境選擇使用。
《捶胸跌腳》意味着情緒激動到極點,為了表達内心的痛苦或傷心,可能會用力敲打胸口或跌倒在地上。
《捶胸跌腳》的三個漢字的部首分别是“手”、“胸”和“足”,它們的筆畫數分别是4、10和7。
《捶胸跌腳》一詞源于古代表演藝術的曲藝形式,這種形象化的表達方式常被用來描繪人們深情的失意和痛苦。繁體字為《捶胸躧腳》。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和現在稍有不同。《捶胸跌腳》的古代寫法為“捶⿰手茲跌⿰足茲”。這種寫法較為複雜,現代漢字簡化後更加常用。
他在聽到壞消息後捶胸跌腳,表達了他的極度悲痛。
捶心泣血、跌足捶胸。
痛苦欲絕、悲痛萬分。
喜笑顔開、心花怒放。
希望以上信息對你有所幫助!如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