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含鹽堿的土壤。 明 李東陽 《深澤縣重建廟學記》:“ 成化 己亥 梁侯驥 來知縣事,顧其地勢鹵瀉,歎曰:‘茲不再徙,卒無以崇祀興教,實惟我責。’”
“鹵瀉”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解釋:
基本詞義
指含鹽堿的土壤,即鹽堿地。該詞多用于描述地理環境或土地特性,常見于曆史文獻中。
出處與例句
出自明代李東陽《深澤縣重建廟學記》:“成化己亥,梁侯驥來知縣事,顧其地勢鹵瀉,歎曰:‘茲不再徙,卒無以崇祀興教,實惟我責。’”。文中通過“鹵瀉”描述當地土壤貧瘠、鹽堿化的問題。
構詞與讀音
現代使用場景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主要出現在曆史、地理或古文研究領域,需結合上下文理解具體含義。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滬江線上詞典等權威來源。
鹵瀉是一個漢字詞彙,由“鹵”和“瀉”兩個字組成。
拆分部首和筆畫:
“鹵”字的部首是“卩”,總筆畫數為7;
“瀉”字的部首是“水”,總筆畫數為8。
來源:
“鹵瀉”一詞起源于古代醫學,意為腹瀉。在現代用法中,常用來形容某種情況頻繁而且勢頭猛烈。
繁體:
在繁體字中,“鹵瀉”保持不變。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中,寫作“鹵瀉”。其中,“鹵”為鹵的古稱,表示鹽;“瀉”為瀉的古稱,表示流動河水之意。
例句:
1. 這股病毒如同鹵瀉一般,迅速傳播,使整個城市陷入恐慌。
2. 他因食物中毒而鹵瀉不止,被緊急送往醫院治療。
組詞:
- 鹵湯:指由鹵煮制而成的湯料。
- 洩瀉:指腹瀉。
近義詞:
- 慢性腹瀉:指長期反複發作的腹瀉症狀。
- 腹瀉:指因消化系統功能紊亂而引起的糞便次數增多、質地與形狀異常的症狀。
反義詞:
- 止瀉:指用藥物等方法治療腹瀉症狀,使其停止。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