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比喻感恩報德,至死不忘。《醒世恒言·白玉孃忍苦成夫》:“大恩未報,刻刻於懷。銜環結草生死不負。”《初刻拍案驚奇》卷八:“既蒙壯士不棄……誓當銜環結草。”《鏡花緣》第三六回:“倘脫虎穴,自當銜環結草,以報大恩。”亦省作“ 銜結 ”。 清 和邦額 《夜譚隨錄·梨花》:“祈全螻蟻之命,當圖銜結之報耳。” 甘簃 《辛亥和議之秘史》:“所謂天恩高厚,臣下宜感激零涕銜結以報者,二公何莫不然。”參見“ 銜環 ”、“ 結草 ”。
《左傳·宣公十五年》:“ 魏武子 有嬖妾,無子。 武子 疾,命 顆 ( 魏武子 之子)曰:‘必嫁是。’疾病,則曰:‘必以為殉。’及卒, 顆 嫁之,曰:‘疾病則亂,吾從其治也。’及 輔氏 之役, 顆 見老人結草以亢 杜回 , 杜回 躓而颠,故獲之。夜夢之曰:‘餘,而所嫁婦人之父也。爾用先人之治命,餘是以報。’”又《後漢書·楊震傳》“ 楊震 字 伯起 ……父寶” 李賢 注引 南朝 梁 吳均 《續齊諧記·華陰黃雀》:“ 寶 ( 楊寶 )年九歲時,至 華陰山 北,見一黃雀為鴟梟所搏,墜於樹下,為螻蟻所困。 寶 取之以歸,置巾箱中,唯食黃花,百餘日毛羽成,乃飛去。其夜有黃衣童子向 寶 再拜曰:‘我 西王母 使者,君仁愛救拯,實感成濟。’以白環四枚與 寶 :‘令君子孫潔白,位登三事,當如此環矣。’”後以“啣環結草”為感恩報德的典故。 元 秦簡夫 《東堂老》楔子:“老夫啣環結草之報,斷不敢忘。”《警世通言·趙太祖千裡送京娘》:“妾今生不能補報大德,死當啣環結草。”《再生緣》第二二回:“小兒性命皆君救,我隻願,世世啣環結草償。”亦省作“ 啣結 ”。 明 王錂 《春蕪記·訴怨》:“更為我報讎雪恥,效啣結,敢忘伊?”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花姑子》:“蒙恩啣結,至於沒齒,則人有慚於禽獸者矣。”《再生緣》第二一回:“荷蒙雨露皇恩重,臣敢不,啣結生生世世間。”
"銜環結草"是一個源自中國古代典故的成語,用于表達對他人恩情的深切報答。其詳細釋義如下:
銜環
典出《後漢書·楊震傳》李賢注引《續齊諧記》:東漢楊寶救黃雀,夜有黃衣童子以白玉環四枚相報,喻"子孫潔白,位登三公"。後以"銜環"指代報恩,如鳥類銜環相贈的意象。
結草
典出《左傳·宣公十五年》:晉國魏顆未按父命殉葬其妾,後該妾之父在戰場結草絆倒敵将助魏顆獲勝。故"結草"象征死後報恩。
複合詞義
二者合用強化"竭盡全力回報恩情"的含義,體現中國文化中"滴水之恩湧泉相報"的倫理觀。
文獻依據
《左傳》與《後漢書》均為正史典籍,典故載于:
文化内涵
兩則故事均通過超自然現象(鬼魂報恩/靈雀化身)凸顯儒家"義"的倫理價值,反映古人"善有善報"的因果觀念。
語義場景
多用于書面語,常見于:
同義替換
可與"結草銜環""飲水思源"互換,但本詞更具形象性與典故厚重感。
典籍文獻
工具書釋義
本釋義綜合正史文獻、權威辭書及語言學研究,完整呈現成語的語義源流與文化價值。
“銜環結草”是一個源自曆史典故的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文獻中均有記載,以下為詳細解析:
該成語字面指“叼着玉環、編織草繩”,比喻感恩報德,至死不忘。核心意義強調受恩者用行動回報恩情,常見于表達對恩人的深切感激。
成語由兩個故事合并而成:
結草報恩
出自《左傳·宣公十五年》:魏武子臨終前囑咐兒子魏顆将愛妾殉葬,但魏顆未遵從,反将其改嫁。後魏顆與秦将杜回交戰時,一老人用草繩絆倒杜回助其獲勝。老人托夢自稱是妾之父,為報恩而相助。
銜環報恩
典出《後漢書·楊震傳》注引《續齊諧記》:楊寶救黃雀,後得黃雀化身童子贈玉環四枚以報恩,象征子孫顯貴。
有文獻(如)将其引申為“人際關系緊密團結”,但此解釋非主流,可能因語境衍生,需結合上下文判斷。
若需進一步了解典故細節,可參考《左傳》《後漢書》等古籍原文,或查閱權威成語詞典。
班制崩陁逼限不得其門而入測天掁撥塵溷毳幙刀工窦錦都士鈍椎房捐佛妝脯斮詭形海溢話雨胡大繭盎降路節尚酒暈巨塊舉目開市摳哧蠟臘稂莠不齊龍動鸾殿賣富差貧謾應孟母綿薄盆覆破瑟諐咎秋輸求瑕趨赴敺略榮典戎藩冗積神定笙詩神候思度邃略探口風天贶頹散退約文丐五筆字型現快夏孰稀詫屑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