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樊口的意思、樊口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樊口的解釋

(1). 唐 白居易 有家妓 樊素 善歌。後因以“樊口”借指善歌者之歌喉。 明 阮大鋮 《燕子箋·寫像》:“ 樊 口停, 蠻 腰罷,準備同心,怎離鞍馬,收拾了按闆紅牙,彈筝銀甲。”參見“ 樊素 ”。

(2).地名。在 湖北 鄂城縣 西北。因當 樊港 入 江 之口,故名。 魏慶之 《詩人玉屑》卷十八引 宋 潘邠老 詩:“ 江 從 樊口 轉,山自 武昌 連。”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樊口是漢語中具有多重語義指向的複合詞,其釋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字源本義

“樊”在《漢語大詞典》中釋義為“籬笆”,引申為屏障或圍欄,《說文解字》載:“樊,鸷不行也”,指受困狀态;“口”則為通道要沖,《康熙字典》釋為“出入通過處”。組合詞“樊口”原指設有屏障的關隘通道,如《水經注》載三國時期“樊口為江夏要塞”,印證其軍事地理含義。

二、曆史地名

作為長江中遊著名古地名,樊口特指今湖北省鄂州市西郊長江渡口。據《湖北通志》記載,東漢建安十三年(208年)孫權在此築城屯兵,形成“樊口戍”軍事據點。該地因地處樊山與長江交彙口得名,至今仍存明清時期“樊口閘”水利遺址。

三、文學意象

在詩詞創作中,“樊口”被賦予隱逸文化内涵。蘇轼《樊口》詩雲“箪瓢雞犬南山巅,市朝樊口更清妍”,将此地描繪為避世桃源。明代《楚書》評價其“山環水繞,自成藩籬”,體現文人對封閉性與安全感的空間想象。

四、當代語義

現代《中國地名辭典》定義樊口為鄂州市行政區劃名稱,現轄三個街道辦事處,總面積89平方公裡,涵蓋原樊口古鎮範圍。2020年考古發現該區域存有六朝時期陶窯遺址,佐證其曆史延續性。

網絡擴展解釋

“樊口”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需結合曆史、文學和地理背景理解,主要包含以下兩種解釋:

一、文學典故中的借代義

指代善歌者的歌喉,源于唐代詩人白居易的家妓樊素。白居易曾作詩贊美樊素歌聲動人(如《楊柳枝詞》),後人便以“樊口”代指優秀歌者的嗓音。例如明代阮大鋮在《燕子箋·寫像》中寫道:“樊口停,蠻腰罷”,此處“樊口”即借喻歌喉。

二、地理名稱

指湖北省鄂州市西北部的地名,因地處樊港與長江交彙口而得名(古屬鄂城縣)。其特點包括:

  1. 地理位置:位于梁子湖與長江連接處,三國時期屬武昌縣,今為鄂城區樊口街道,面積約13平方公裡。
  2. 水産特色:以“武昌魚”(團頭鲂)聞名,古稱“鳊魚産樊口者甲天下”,因江湖相通、魚類資源豐富,成為重要漁場。
  3. 交通與經濟:毗鄰武漢,武九鐵路、316國道貫穿,曾以“中國藥谷”著稱,屬高新技術産業帶。

參考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

編置簿伍草蔬愁愁單少頂公頂絲遞轉多個而姬壺肥脯飛觀高悟高陽徒公爹官儲黑心狼黑豸衡蓋壞人壞事椒舉班荊椒頌蛟珠角壯紀傳體嫉惡如仇精誦浄馔金脈谲險钜美踞峙冷闆櫈立方體芒草美配猛健千急人立澀赤山賓傷别扇迫省修攝念申嚴書糧書囊無底搜腸遂生俗阃太陽黑子檀慧淘聲鬥氣沓拖餧食甕聽無題吳餘鲙膝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