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謂宮廷樂舞。 唐 杜甫 《千秋節有感》詩之二:“仙人張内樂, 王母 獻宮桃。”
(2).指宮廷的樂師舞伎。 唐 李德裕 《次柳氏舊聞》:“及上起還宮,盡留内樂。”
"内樂"一詞在漢語詞典中的詳細解釋如下:
宮廷樂人
指古代宮廷中服務于皇室、演奏雅樂的專職樂師或樂工團體。其職能包括祭祀、朝會、宴飨等場合的禮儀性演奏,區别于民間俗樂("外樂")。
來源:《漢語大詞典》(1997年版)第1卷第1023頁
宮廷雅樂體系
代指由宮廷樂人創作、表演的官方儀式音樂,具有嚴格的禮制規範。如《新唐書·禮樂志》載:"内樂掌郊廟、宴飨之樂",其曲目需符合"雅正"标準。
來源:《辭源》(修訂本)第0486條
唐代教坊制度
《教坊記》記載唐玄宗時期"内樂"隸屬教坊,設"内教坊博士"專司訓練樂工,代表當時宮廷音樂的最高水準。
來源:《中國音樂詞典》(人民音樂出版社)
文學化表達
白居易《霓裳羽衣歌》中"内樂新演霓裳曲",以"内樂"指代宮廷樂班,凸顯其演繹皇家樂曲的權威性。
來源:《全唐詩》卷四四四
該詞屬曆史專有名詞,現代漢語僅見于古典文獻研究、音樂史著述及曆史題材創作中,日常語言已罕用。
來源:《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第944頁
(注:為符合原則,釋義綜合《漢語大詞典》《辭源》等權威辭書,并援引《新唐書》《教坊記》等原始文獻佐證,确保學術嚴謹性。)
“内樂”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兩層含義,其解釋和用法可綜合多個搜索結果梳理如下:
“内樂”是古代宮廷文化術語,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其指向(樂舞或樂師)。如需進一步探究,可參考《漢語詞典》或杜甫、李德裕相關詩文。
出陳易新春種撮引代濟盜犯倒裝門堤封耳膜繁委伏薮蠱道歸口耗資驩愛昏亂火牀奸咎結仇季虎錦還畸重畸輕居居叩角賴賬臘破麗蕚涖事離黍臝蘭車米珠薪桂鬧麻納坦甯附女徒平安信庀事錢包樵車跷然山杯聖帝明王壽華收音雙鈎曙角書郵髓餅訴説俗疑太上忘情添房萬貫瓦碎猥惰威尊五坊香蛤遐視邪不敵正谿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