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口沓舌的意思、改口沓舌的詳細解釋
改口沓舌的解釋
重新轉動舌頭,改變原來的說法。 清 周亮工 《書影》卷三:“尉數之曰:‘若復敢姗笑 劉侍禦 文章耶?’ 景休 仰而對曰:‘民寧再受笞數十,終不能改口沓舌,妄諛 劉侍禦 也!’”
詞語分解
- 改口的解釋 改變原來的說法他意識到形勢不妙,趕緊改口死不改口詳細解釋改變原先說話的内容或語氣。 明 沉德符 《野獲編·言事·一人先忠後佞》:“二人富貴熏心,改口逢世,又諉其責於父師,真悖逆之尤。” 清 李漁
- 沓舌的解釋 多舌,多話。 清 錢謙益 《文毅趙公神道碑》:“自時厥後,交口沓舌,明與公等為難。” 清 周亮工 《書影》卷三:“ 景休 仰而對曰:‘民寧再受笞數十,終不能改口沓舌,妄諛 劉侍禦 也。’”
網絡擴展解釋
“改口沓舌”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gǎi kǒu tà shé,具體解釋如下:
基本含義
指重新轉動舌頭,改變原來的說法,即因某種原因而改變之前的言論或立場。其核心含義與“改口”相關,但更強調對原話的徹底推翻或調整。
出處與背景
該成語出自清代周亮工的《書影》卷三。書中記載了一則對話:官員質問景休是否敢嘲笑劉侍禦的文章,景休回應稱“甯受笞刑數十,也不願改口沓舌,妄贊劉侍禦”,體現了他堅持己見的态度。
用法與特點
- 語法結構:聯合式成語,可作謂語、賓語。
- 感情色彩:中性詞,具體褒貶需結合語境。例如,景休的用法凸顯了不妥協的堅持,而若用于描述反複無常之人,則帶有貶義。
- 適用場景:多用于書面語或正式場合,形容因外界壓力或自我反思而改變說辭的行為。
示例參考
- 原典例句:
“民甯再受笞數十,終不能改口沓舌,妄谀劉侍禦也!”(出自《書影》)
此句通過“受笞數十”與“不改口”的對比,強化了成語中“堅持原話”的隱含意味。
補充說明
現代使用中,該成語較罕見,更常見的近義表達為“改弦易轍”或“出爾反爾”(後者含貶義)。需注意“沓”的讀音為tà,易與“踏”混淆。
網絡擴展解釋二
改口沓舌是一個有趣的詞彙,它的意思是指說話時口齒不清,結巴或者言辭矛盾。現在讓我來逐一解釋這個詞的拆分部首和筆畫,以及它的來源。
改口沓舌這個詞的拆分部首和筆畫如下:
- 改 (gǎi):改字的拆分部首是攴,它的意思是手。改字一共有7個筆畫。
- 口 (kǒu):口字的拆分部首是口,它的意思是嘴。口字隻有2個筆畫。
- 沓 (tà):沓字的拆分部首是氵(水的意思),它的意思是行走不止。沓字一共有8個筆畫。
- 舌 (shé):舌字的拆分部首是舌,它的意思是舌頭。舌字隻有6個筆畫。
改口沓舌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中的一種形容詞,形容人說話時結巴或者口齒不清。這個詞在現代漢語中仍然使用,并且經常用來形容說話不流利或含混的情況。
關于繁體字的寫法,改口沓舌在繁體字中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沒有特别的變化。
在古時候,沓字的寫法有一點不同。它的形狀更像是一個人走路的樣子,也表達了行走不止的意思。但是現代漢字的沓字寫法已經簡化了,變成了現在的樣子。
下面給出一個例句來幫助理解改口沓舌這個詞的用法:
他在面試的時候改口沓舌,沒有表達清楚自己的想法。
除了改口沓舌這個詞之外,還有一些相關的詞彙可以用來描述相似的情況:
- 結巴:指說話時口齒不清、含混不清的情況。
- 吞吞吐吐:形容說話時一句話說不利索,中間還有停頓或者重複的情況。
反義詞暫時沒有想到合適的,因為反義詞要表示流利的說話,我們可以使用 "說話流利" 或者 "口齒伶俐" 來描述相反的情況。
希望這些信息能幫到你!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