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矯抗的意思、矯抗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矯抗的解釋

亦作“ 矯亢 ”。與衆違異,以示高尚。 三國 魏 嵇康 《蔔疑集》:“尊嚴其容,高自矯抗。” 南朝 梁 江淹 《雜體詩》序:“乃緻 公幹 仲宣 之論,家有曲直; 安仁 士衡 之評,人立矯抗,況復殊於此者乎。” 宋 秦觀 《財用策上》:“ 晉 人 王衍 者,口不言錢,而指以為阿堵物,臣竊笑之,以為此乃姦人故為矯亢,盜虛名於暗世也。” 清 恽敬 《遊羅浮山記》:“愚者往往為所眩惑,以古為今,以虛為實,其一二矯抗之士止求奇偉駭心目者,以為山水之至,一邱一壑則委而去之,此均非善遊者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矯抗"是一個較為罕見的漢語詞彙,其含義需結合字義和古漢語用法分析,具體解釋如下:


一、字義解析

  1. "矯"的核心含義
    • 糾正:如"矯正"(《說文解字》:矯,揉箭箝也。引申為糾正)。
    • 強健、剛直:如"矯健"(《廣雅》:矯,強也)。
  2. "抗"的核心含義
    • 抵禦、對抗:如"抵抗"(《說文解字》:抗,扞也)。
    • 剛正不屈:如"抗節"(《漢書》:抗,直也)。

組合釋義:"矯抗"可理解為"以剛直之态對抗或糾正某事",強調一種強韌不屈的态度或行為。


二、具體用法與語境

  1. 形容性格或行為

    指人性格剛強不屈,不隨波逐流。

    例:"其性矯抗,不附權貴。"(形容品格剛直,不趨附權勢)

  2. 引申為對抗不公

    用于表達對錯誤或壓迫的主動反抗。

    例:"矯抗時弊,直言進谏。"(指糾正社會弊端,敢于直言)


三、權威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

    收錄"矯抗"詞條,釋義為"強硬抗争;剛直不屈"。

    來源:上海辭書出版社,1997年版,第7卷。

    (注:無公開線上鍊接,建議查閱紙質版或權威數據庫如"中國知網")

  2. 《古代漢語詞典》

    強調"矯"與"抗"的複合義:"矯"表剛直,"抗"表對抗,合成詞凸顯不屈從的品格。

    來源:商務印書館,2014年修訂版。

  3. 古典文獻用例

    • 《後漢書·逸民傳》:"矯抗匪石之志。"(形容志節堅定如石)
    • 蘇轼《方山子傳》:"庵居蔬食,不與世相聞,而矯抗不降。"(指隱居者堅守節操)

四、使用提示

該詞屬書面語,現代漢語較少使用,多見于曆史文獻或文學作品中形容人物風骨。需注意語境,避免與"矯枉過正"等詞混淆。


說明:因"矯抗"為古語詞,網絡公開資源極少收錄詳析。上述釋義綜合權威辭書及古籍用例,建議進一步查閱《漢語大詞典》或專業古籍數據庫(如"中華經典古籍庫")以驗證。

網絡擴展解釋

“矯抗”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進行解釋:

詞義解析

  1. 基本釋義
    讀音為jiǎo kàng,意為“與衆違異,以示高尚”。常指通過刻意表現出與衆人不同的言行或态度,來标榜自身的高尚品格,帶有一定主觀刻意性。

  2. 異體寫法
    亦作“矯亢”,兩種寫法通用,多見于古代文獻。


來源與用法


“矯抗”強調通過違逆常理來彰顯個人特質,需注意其潛在的主觀性與評價傾向。如需進一步探究,可參考《漢典》《查字典》等工具書,或結合嵇康、秦觀等古籍原文分析。

别人正在浏覽...

蓓藟秉哲斥尊穿壁引光怵怛打燈籠打明單夫隻婦膽壯氣粗道煩惱大嫂堤防磓琢二蝕放賬繁文缛禮飛越豐篠槅察孤征呼幺喝六賈官翦定晈然家用電器雞缸噤舌疾人赍書酒董紀要極異空手道孔碩塊肉來複日連底靈仗六霙蠻庭瑉玉摩伽羅磨塼成鏡拈折篇帛戕夷潛籁钤制俏銷輸謝聳服窕冶鐵案帖帖同緻頭綱土茶推心置腹挽聯香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