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矯抗的意思、矯抗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矯抗的解釋

亦作“ 矯亢 ”。與衆違異,以示高尚。 三國 魏 嵇康 《蔔疑集》:“尊嚴其容,高自矯抗。” 南朝 梁 江淹 《雜體詩》序:“乃緻 公幹 仲宣 之論,家有曲直; 安仁 士衡 之評,人立矯抗,況復殊於此者乎。” 宋 秦觀 《財用策上》:“ 晉 人 王衍 者,口不言錢,而指以為阿堵物,臣竊笑之,以為此乃姦人故為矯亢,盜虛名於暗世也。” 清 恽敬 《遊羅浮山記》:“愚者往往為所眩惑,以古為今,以虛為實,其一二矯抗之士止求奇偉駭心目者,以為山水之至,一邱一壑則委而去之,此均非善遊者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矯抗”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進行解釋:

詞義解析

  1. 基本釋義
    讀音為jiǎo kàng,意為“與衆違異,以示高尚”。常指通過刻意表現出與衆人不同的言行或态度,來标榜自身的高尚品格,帶有一定主觀刻意性。

  2. 異體寫法
    亦作“矯亢”,兩種寫法通用,多見于古代文獻。


來源與用法


“矯抗”強調通過違逆常理來彰顯個人特質,需注意其潛在的主觀性與評價傾向。如需進一步探究,可參考《漢典》《查字典》等工具書,或結合嵇康、秦觀等古籍原文分析。

網絡擴展解釋二

矯抗:一個解析

矯抗(jiǎo kàng)是一個由兩個部首組成的漢字,分别是“矢”和“⾯”。

“矢”是一個常見的部首,形狀像箭頭,表示飛射的意思,也可指代指揮、命令的意義。

“⾯”是一個複雜的部首,其源自于“革”,表示整理、改變、修正的概念。

矯抗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論語》中的“彎則矯之,⼯則⽴之,⽆⼗年之功亦⽆⼗世之責也。”這句話,意思是躬親進行修正就可以使錯誤變得正确,糾正一次的功夫就可以使錯誤得到糾正并得到表揚。

對應繁體字,矯抗是「矯抗」,沒有太大的變化。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矯抗的寫法變化較小,但在字的構造上略有微調。以《說文解字》中的寫法為例:「矯:直正千}:以人持象也」、「抗:郎黃兩手執柄也」。

以下是一些常見的矯抗的例句:

以下是一些由矯抗組成的詞語:

一些近義詞包括糾正、扭轉、調整。一些反義詞包括保留、維持、堅持。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