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宮中當直結束;下班。《宋書·殷淳傳》:“ 淳 居黃門為清切,下直應留下省,以父老,特聽還家。” 五代 李中 《獻中書張舍人》詩:“下直無他事,閒遊恣逸情。” 宋 黃庭堅 《和答子瞻》詩:“玉堂下直長廊靜,為君滿意説江湖。” 清 吳偉業 《仿唐人本事詩》之四:“新來夫婿奏兼官,下直更衣禮數寬。”
“下直”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具體釋義如下:
指在宮中當直(值班)結束,即現代語境中的“下班”。該詞多用于描述古代官員完成宮廷或官署值班後的狀态。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宋書》《全唐詩》等古籍原文,或查閱《辭海》相關詞條。
《下直》是一個漢語詞語,意思是向下直行。表示朝着下方直接前進或者沿着垂直方向行動。
《下直》這個詞可以拆分為“下”和“直”兩個部分。其中,“下”是常用部首之一,表示位置在下方;“直”是常用部首之一,表示直線或者垂直。
根據漢字的書寫規則,部首“下”在字的最下方,部首“直”在字的中間偏右位置。
根據書寫順序,首先寫“下”的三橫,然後寫“直”的一橫和一豎。
《下直》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的發展。它屬于簡化字,簡化前的繁體漢字為「下直」。
在古代的漢字書寫中,「下直」的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古時候的寫法使用更複雜的筆劃,而且結構布局上有一些區别。例如,「直」的上方加上了一個小短撇,表現為複雜的形狀。
1. 他向下直走,一直走到了山腳下。
2. 小明用尺子測量這塊木闆,發現它的邊是下直的。
組詞:下降、直行、直線。
近義詞:垂直、筆直。
反義詞:上升、曲線。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