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金印的意思、金印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金印的解釋

(1).舊時帝王或高級官員金質的印玺。《史記·孝武本紀》:“是時上方憂 河 決,而黃金不就,乃拜 大 ( 欒大 )為五利将軍。居月餘,得四金印。” 宋 蘇轍 《觀捕魚》詩:“人生此事最便身,金印垂腰定何益。” 清 黃遵憲 《琉求歌》:“尚有丹書珠殿掛,空将金印紫泥封。”

(2).借指官職。 唐 杜甫 《陪李王蘇李四使君登惠義寺》詩:“誰能解金印,瀟灑自安禪。” 宋 樂雷發 《烏烏歌》:“好殺賊奴取金印,何用區區章句為?”

(3). 宋 代稱犯人臉上刺的字。《京本通俗小說·志誠張主管》:“ 張勝 看 張員外 ,面上刺着四字金印,蓬頭垢面,衣服不整齊。”《水浒傳》第八回:“原來 宋 時但是犯人徒流遷徙的,都臉上刺字,怕人恨怪,隻換做打金印。”

(4).指公文、證件上的金泥印章。 明 唐順之 《條陳海防經略事疏》:“臣又據總兵官 盧鏜 手本……與 日本 金印勘合。” 許地山 《三博士》:“她們一同看着(博士文憑)上面的文字和金印。”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金印是中國古代典章制度中重要的權力标識物,其釋義可從以下五方面闡釋:

  1. 本義解析

    金印指以黃金鑄造的官印,《漢語大詞典》定義為"以金為材質的印章,象征尊貴身份"。《說文解字》載:"印,執政所持信也",強調其作為權力憑證的核心屬性。

  2. 曆史等級制度

    漢代推行"金印紫绶"制度,《後漢書·輿服志》記載諸侯王用駝鈕金玺,列侯用龜鈕金印。晉代崔豹《古今注》詳述不同官職對應印鈕形态差異,如丞相用龜鈕,将軍用虎鈕,體現嚴格的等級規範。

  3. 考古實證

    廣州西漢南越王墓出土的"文帝行玺"金印(邊長3.1厘米,重148.5克),印證了《史記》中南越國"乘黃屋左纛"的僭越記載。此類考古發現為研究古代印绶制度提供實物依據。

  4. 文化象征延伸

    唐代起金印衍生出文學意象,李白《襄陽歌》"金印紫绶莫相誇"以之諷喻功名利祿。敦煌文書P.2555號寫本中"玉節金印"的表述,則成為邊塞詩中權勢的典型意象。

  5. 現代學術界定

    《中國古代官制辭典》将金印明确歸類為"秦漢至南北朝時期最高品級官印",指出其使用範圍嚴格限定于諸侯王、列侯及三公等級别,與銀印、銅印形成完整的官僚等級标識體系。

網絡擴展解釋

“金印”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詞語,其解釋需結合曆史背景和不同語境。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釋義:

一、核心含義

  1. 帝王或高級官員的金質印玺
    始于商周,盛于秦漢,是古代權力和身份的象征。例如,漢代丞相佩“金印紫绶”,《漢書》記載“相國、丞相,皆秦官,金印紫绶”()。這類金印多用于籤署重要文件,代表官方權威。

  2. 官職的代稱
    因金印為高官專屬,常被借指官職或仕途。如陸遊詩句“金印煌煌未入手”暗喻功名未就()。


二、其他語境含義

  1. 宋代犯人臉上的刺字
    宋代對罪犯施行“黥刑”(面部刺字),民間俗稱“打金印”。例如《水浒傳》中林沖、武松等人物均有此描述()。

  2. 公文或證件上的金泥印章
    古代重要文書常以金泥(黃金粉末混合膠體制成)蓋章,彰顯文件的正式性()。


三、曆史文物實例


四、延伸意義

金印因材質貴重,也被視為財富與地位的象征。現代語境中,常被用于藝術收藏或文化衍生品命名,如“龍鳳呈祥金印”等()。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曆史背景或文物細節,可參考《漢書》《史記》等文獻,或查閱博物館相關藏品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

阿蠻鏖軍比衆不同才高行潔猜忮常年累月床榻出潔春幡勝脣喙道笠倒賬度籙讀物發抖吠聲扶善懲惡榦佐構位裹餱還軍和霭鶴辂闳辯讧賊剪發被褐簡敬撿破爛己見近水樓台狷介局調浚急俊朗空搆曠日離久曠爽了竟昧旦嘔咐楄部僻拗前規認賊作父三士山丘射電天文學深圳收吏守戰探花筵同秀五才五衛響瓜兒湘江竹項領向遣險怪細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