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應和合拍。《文選·宋玉<高唐賦>》:“當年遨遊,更唱疊和,赴曲隨流。” 李善 注:“鳥之哀鳴,有同歌曲,故言赴曲。隨流者,隨鳥類而成曲也。”
(2).隨着江水流到之處。 漢 司馬相如 《難蜀父老》:“於是乃命使西征,隨流而攘,風之所被,罔不披靡。”
(3).順應潮流。 唐 薛逢 《酬牛秀才登樓見示》:“年光同過隙,人事且隨流。” 清 曹寅 《東城泛舟至齋僧館誦愚山先生榮園句和雪坪來韻》:“即賞感前修,隨流問時派。” 清 梅曾亮 《<太乙舟山房文集>序》:“公薨,人無知不知,皆喟然曰:‘古君子不存於今。’然公獨其形質亡耳。浩浩然隨流平進,而不攓撅於升降也。”
“隨流”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三種解釋,結合多個權威來源綜合整理如下:
應和合拍
指聲音或行為與節奏、韻律相協調。例如《高唐賦》中“赴曲隨流”形容鳥鳴如曲調般和諧。
例句:宋玉《高唐賦》提到“更唱疊和,赴曲隨流”,以鳥鳴喻樂曲的合拍。
隨江水流向擴展
形容事物隨着水流蔓延到各處,常用于地理或軍事描述。
例句:司馬相如《難蜀父老》中“隨流而攘”指軍隊沿江擴張勢力範圍。
順應潮流
指適應時代趨勢或社會風氣,含中性或貶義(如無原則妥協)。
例句:唐代薛逢詩句“人事且隨流”表達對世俗的感慨。
如需進一步溯源,可參考《漢典》《高唐賦》等來源。
隨流是一個成語,表示順從潮流、跟隨大衆行動、不做與衆不同的事情。
隨流的部首是辶(辵),共有11個筆畫。
隨流這個成語的出處是《左傳·襄公》:“君子修道以隨流,小人修道以逆流。”意思是說君子要順應道德的潮流行動,而小人則相反。
隨流的繁體字是隨流。
在古時候,隨流的寫法與現在沒有太大差異。
1. 他不喜歡特立獨行,總是隨流而動。 2. 她是個不願意隨波逐流的人,總是堅持自己的原則。
隨流可以組成其他詞語,如:隨和、隨風、隨波逐流等。
和隨流意思相近的成語有:順應潮流、隨波逐流等。
和隨流意思相反的成語有:剛愎自用、抗流逆市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