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五命的意思、五命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五命的解釋

(1). 周 代官爵分為九等,稱九命。五命為子男。《周禮·春官·典命》:“子男五命,其國家宮室車旗衣服禮儀皆以五為節。”《禮記·王制》:“小國之君,不過五命。”

(2).五次命令。《左傳·襄公十三年》:“ 楚子 疾,告大夫曰:‘不穀不德……若以大夫之靈,獲保首領以殁於地,唯是春秋窀穸之事、所以從先君於禰廟者,請為靈若厲。大夫擇焉。’莫對。及五命,乃許。” 楊伯峻 注:“五次命令,大夫始許之。”

(3).謂古代帝王按五行相勝之理承受天命。《漢書·王莽傳中》:“帝王受命,必有德祥之符瑞,協成五命,申以福應,然後能立巍巍之功。” 顔師古 注:“五命,謂五行之次,相承以受命也。”參見“ 五行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五命”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古代漢語詞彙,具體解釋需結合不同語境:

  1. 周代爵位等級
    在周代的官爵制度中,官爵分為九等(九命),其中“五命”對應子、男爵位。例如《周禮·春官·典命》記載:“子男五命,其國家宮室車旗衣服禮儀皆以五為節。”。這一等級適用于小國君主,如《禮記·王制》提到“小國之君,不過五命”。

  2. 五次命令
    指反複下達指令的行為。典出《左傳·襄公十三年》中楚子患病時對大夫五次下令的場景,楊伯峻注解為“五次命令,大夫始許之”。

  3. 五行相勝天命觀
    古代帝王以五行相克理論解釋政權更疊,認為需順應“五命”以承天命。如《漢書·王莽傳》記載帝王需“協成五命”以立功業,顔師古注“五命”為“五行之次,相承以受命”。


以上解釋綜合了周代禮制、曆史事件及哲學觀念。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周禮》《左傳》《漢書》等典籍原文或相關研究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五命

五命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由“五”和“命”兩個字組成。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五”字的拆分部首和筆畫。它的部首是“二”,意為“兩個”,它表示了一個數目。它的筆畫數是四畫,簡單明了的表達了數字“5”的含義。

接下來,我們再來看一下“命”字的拆分部首和筆畫。它的部首是“口”,表示了嘴巴的形狀。它的筆畫數是四畫,形象地描繪了這個字的形态。

那麼,五命這個詞的來源是什麼呢?它來源于古代中國的傳說故事《孫子兵法》中的一句話:“軍事之道,五行線變、五行相生、五行相克”(《孫子兵法·虛實篇》)。這句話中的“五行”一詞由于“行”和“命”諧音,所以在民間才延伸出了“五命”這個詞語。

在繁體字中,五命的寫法沒有變化,仍然是五命。

古時候漢字的寫法與現在有所不同,我們以篆書為例。在篆書中,五字由上下兩部分組成,上面是“上”字,下面是“一”字,表示“五”這個數字。命字則由兩個部分構成,上面是“一”字,下面是“口”字,表示“嘴巴”的形狀。

那麼,我們來看一下五命這個詞如何使用呢?以下是一個例句:“他已經面臨了五命的考驗,将來的發展取決于他的選擇。”這個例句中,五命表示了一系列挑戰和考驗。

最後,讓我們來看一下與五命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組詞有五行、五相、五克等。近義詞有五路、五個方面等。反義詞則沒有固定的對應詞彙。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