薦任官的意思、薦任官的詳細解釋
薦任官的解釋
辛亥革命後至解放前,第三等的文官,由各主管長官推薦給中央政府任命。如中央各部、局的科長、各省的縣長。
詞語分解
- 薦的解釋 薦 (薦) à 推舉,介紹:推薦。舉薦。薦擢。 頻仍,屢次:薦仍(一再)。薦饑(連年饑荒)。薦食(一再吞食,喻不斷侵略)。薦臻(接連來到)。 進獻,祭獻:薦羞(進獻肴馔)。薦新(以初熟谷物或時鮮果物祭
- 任官的解釋 .委任官職。《書·鹹有一德》:“任官惟賢材,左右惟其人。” 孔穎達 疏:“任官,謂任人以官,故雲官賢才而任之……任官,是用人為官。” 宋 司馬光 《進修心治國之要劄子狀》:“臣初上殿即言人君之德三:
網絡擴展解釋
“薦任官”是近代中國曆史上的一個官職分類術語,具體含義和背景如下:
一、基本定義
“薦任官”指辛亥革命後至1949年期間,第三等的文官,其任命需由各主管長官推薦,經中央政府批準後正式任職。例如中央各部局的科長、各省的縣長等均屬此類。
二、曆史背景與特點
- 等級制度:民國時期的文官分為四等(特任、簡任、薦任、委任),薦任官位列第三等,屬于中級官員。
- 任命方式:由部門或地方長官(如部長、省長)向中央推薦人選,最終由中央政府(如铨叙部)審核任命。
- 職權範圍:主要負責執行具體政務,如縣級行政、中央部委的科室管理等,屬于實際事務的操作層。
三、相關延伸
- 詞語構成:“薦”指推薦,“任官”即任命官職,強調通過舉薦獲得任職資格。
- 現代對比:這一制度在1949年後廢止,但類似“推薦任命”的機制仍可見于部分公務員或企事業單位的選拔流程。
如需更詳細的曆史案例或制度演變,可參考民國時期的官制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什麼是《薦任官》
《薦任官》是一個詞語,用于表示向上級或有權勢的人推薦某人擔任官職。這個詞語通常用于描述古代中國的官員任命制度。
《薦任官》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薦任官》這個詞由三個漢字組成:
1. 薦 (部首:艹,筆畫:12)
2. 任 (部首:人,筆畫:4)
3. 官 (部首:宀,筆畫:8)
《薦任官》的來源和繁體版本
《薦任官》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官制,當時官員由上級推薦或指派擔任。這個詞在文獻中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典籍和曆史記錄中。
繁體版本:《薦任官》(簡體字:《薦任官》)
古時候《薦任官》的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薦任官》這個詞可能采用了與現代寫法略有不同的形式。具體的寫法可能因時代和文獻而異。
《薦任官》的例句
1. 古代王朝的皇帝依靠宰相薦任官員來管理國家事務。
2. 他通過朋友的薦任官職成功地跻身政府高層。
與《薦任官》相關的組詞
薦材、擇賢任官、薦才團、推薦、任命、官職等。
與《薦任官》相近的詞語
推舉、提名、選拔、指派等。
與《薦任官》相反的詞語
考試選拔、晉升、競争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