棐常的意思、棐常的詳細解釋
棐常的解釋
輔行常法。《書·呂刑》:“明明棐常,鰥寡無蓋。” 孔 傳:“皆以明明大道,輔行常法。”
詞語分解
- 棐的解釋 棐 ě 輔助:“孰神不棐兮,隕子于溪。” 古通“菲”,菲薄。 古通“榧”,香榧,常綠喬木。 古通“篚”,盛東西的橢圓形竹器。 筆畫數:; 部首:木; 筆順編號:
- 常的解釋 常 á 長久,經久不變:常數。常量(亦稱“恒量”)。常項。常任。常年。常駐。常住。常備不懈。 時時,不隻一次:常常。常客。時常。經常。 普通的,一般的:常識。常務。常規。常情。常人。平常。反常。 姓。
網絡擴展解釋
“棐常”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詞義解釋
- 基本含義:指“輔行常法”,即輔助施行常規法則或維護既定規範。該詞多用于描述遵循或輔助執行傳統制度的行為。
字義分解
-
棐:
- 通“匪”,意為“輔助”。在古漢語中,“棐”常與“輔”同義,如《尚書》中“棐常”即強調輔佐功能。
- 另可指代榧樹(通“榧”)或竹器(通“篚”),但此義與“棐常”無關。
-
常:
出處與引用
- 源自《尚書·呂刑》:“明明棐常,鳏寡無蓋。”
- 孔安國傳注:“皆以明明大道,輔行常法。”
- 此句意為:通過顯揚正道來輔助常法的施行,使弱勢群體(如鳏寡)免受侵害。
其他說明
- 語言特點:屬文言詞彙,現代漢語中極少使用,常見于古籍注解或曆史文獻研究。
- 近義詞:輔行、匡助、遵循。
若需進一步探讨其古籍用例或延伸含義,可參考《尚書》相關研究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棐常》的意思
《棐常》是一個成語,意為“持續不變、一成不變”。形容事物長期保持不變或處于同一狀态。
《棐常》的部首和筆畫
《棐常》的部首是木,共有9個筆畫。
《棐常》的來源
《棐常》最早出自《詩經·秦風·無衣》:“終溫且惠,淑慎其身。終溫且嘏,淑修厥神。徹哉幽人,尋彼無常。”此處用來形容“無常”,後來演變為成語。
《棐常》的繁體寫法
《棐常》的繁體寫法為「棐常」。
《棐常》的古時候漢字寫法
《棐常》在古代的漢字寫法為「棑常」,不過隨着時代的變遷,現代漢字寫法已經不再使用「棑」字。
《棐常》的例句
他們的友誼始于童年,經曆了風風雨雨,卻始終棐常。
《棐常》的組詞
持棐常、常棐,常常持棐、持棐日久。
《棐常》的近義詞
始終不變、一成不變、恒久不變。
《棐常》的反義詞
變化無常、多變。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