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忘言交的意思、忘言交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忘言交的解釋

不須憑借語言而心意相通的知交。 唐 袁郊 《甘澤謠·圓觀》:“﹝ 李源 ﹞悉将家業為寺公財。寺人日給一器食一杯酒而已。不置僕使,絶其知聞,唯與 圓觀 為忘言交。”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忘言交指超越語言、心意相通的深厚友誼,強調彼此默契無需言語贅述的境界。該詞源自道家哲學思想,常見于古典文獻,現代多用于形容知己間的高度精神契合。

一、詞義解析

  1. 核心含義

    “忘言交”由“忘言”與“交”複合而成:

    • 忘言:典出《莊子·外物》“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指領悟真意後超越語言形式。
    • 交:指人際交往、情誼。

      合指無需言語即可心靈相通的至交關系,如《漢語大詞典》釋義:“謂相交雖久,而無需語言表達情意。”

  2. 哲學淵源

    概念植根于道家“得意忘言”思想(《莊子》),魏晉玄學将其發展為“言不盡意”的交際觀。陶淵明《飲酒》詩“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即是對此境界的文學化表達。

二、文化語境

  1. 典型用例

    • 《晉書·山濤傳》記載山濤與嵇康、阮籍“契若金蘭,忘言交至”,描述名士間超越世俗的默契。
    • 唐代孟浩然《題終南翠微寺空上人房》詩“儒道雖異門,雲林頗同調。兩心相喜得,畢景共談笑。暝還高窗眠,時見遠山燒。緬懷赤城标,更憶臨海峤”,暗含“忘言”之境。
  2. 近義對比

    • 莫逆交:強調志趣相投(《莊子·大宗師》“莫逆于心,遂相與為友”)。
    • 忘形交:側重不拘禮節(《新唐書·孟郊傳》“少與韓愈為忘形交”)。

      三者均屬高層次友誼,而“忘言交”尤重精神共鳴的不可言傳性。

三、現代诠釋

當代使用中,“忘言交”多喻指高度默契的知己關系,如錢鐘書《管錐編》論交際時稱:“至親好友,每至忘言。”體現其對傳統文化概念的延續。


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商務印書館,2020年。
  2. 《莊子·外物》,中華書局,2012年點校本。
  3. 《晉書》卷四十三,中華書局,1974年校點本。
  4. 錢鐘書《管錐編》,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1年。

網絡擴展解釋

“忘言交”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不須憑借語言而心意相通的知交。以下為詳細解析:

基本釋義

來源與背景

  1. 古籍出處:
    唐代袁郊《甘澤謠·圓觀》中記載,李源與圓觀禅師“為忘言交”,指兩人無需言語即可理解彼此。
  2. 文化内涵:
    此詞體現了道家“得意忘言”的思想,即真正的理解無需依賴語言形式,強調精神層面的默契。

常見誤解辨析

部分資料(如、6)将其解釋為“忘記說過的話以達成和解”,但此說法缺乏權威文獻支撐,可能是對“忘言”的曲解。主流詞典(漢典、查字典等)均以“心意相通”為核心定義。

使用場景

適用于形容:


如需進一步探究,可參考《甘澤謠》原文或漢典、查字典等工具書。

别人正在浏覽...

八關璧奎逼良為娼孱淺辍止儋負彈隨忉利天宮倒杖策蹎蹶訂辯鬥奪鬥試犢鼻裩對狀煩費非犯風麗封廕宮極顧後耗糜毀诋鍵盤椒柏酒膠結劫劫巴巴繼絕世精誠團結金镞繼燭開通元寶看管寬重剌戾琅琅上口斂态躐冒路迳邁景蒙輪敏惠莫斯科國際電影節農力匹聘前言不搭後語切怛青蔓泉澌惹亂子桑榆年扇頭升高釋滞貪忮田冊無大不大閑接推理校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