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执持。《汉书·董仲舒传》:“夫五百年之间,守文之君,当涂之士,欲则先王之法以戴翼其世者甚众,然犹不能反,日以仆灭,至后王而后止,岂其所持操或誖繆而失其统与?”
(2).操守。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文章》:“每尝思之,原其所积文章之体,标举兴会,发引性灵,使人矜伐,故忽於持操,果於进取。”《旧唐书·文苑传下·李商隐》:“与 太原 温庭筠 、 南郡 段成式 ……俱无持操,恃才诡激,为当涂者所薄。” 瞿秋白 《<鲁迅杂感选集>序言》:“只要看他们的善于变化,毫无持操,是什么也不信从的,但总要摆出和内心两样的架子来。”
根据多个古籍文献及现代解释,“持操”一词主要有以下两种含义:
执持(动词性含义)
指对某种理念、原则或事物的坚守与执行。最早见于《汉书·董仲舒传》的记载:“岂其所持操或誖繆而失其统与?”此处强调对先王之法的坚持,但结果因悖谬而失败。该用法多用于描述对传统、规则或思想的执着维护。
操守(名词性含义)
指个人的品德修养或行为准则。例如《颜氏家训·文章》提到“忽於持操”,批评文人因自负而忽视品行;《旧唐书》中评价李商隐“俱无持操”,暗指其缺乏坚定的道德立场。近现代学者如瞿秋白也沿用此义,形容某些人“毫无持操”的善变性格。
需注意,“持操”属于古汉语词汇,现代使用较少,常见于历史文献或学术讨论中。不同语境下需结合具体引文判断其侧重“行为坚守”或“品德内涵”。
《持操》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是拿着权杖,表示持有权柄、管理事务的意思。
《持操》这个词由「扌」(手)和「心」(心)两个部首组成,部首的位置分别是左边和上边。它总共由七个笔画构成。
《持操》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当时人们通过权杖来表达拥有权力和管理事物的意思。在繁体字中,这个词保留了和简体字相同的形状和意义。
在古代,「持操」这个词的写法可能会有一些变化,比如在篆书中可以写成「持」和「操」的连接形式,更加简洁有力。
1. 他是这个公司的总经理,一直持操着全局的权力。
2. 这位老师严格要求自己,时刻持操着学生的学习进度。
1. 操持(cāo chí):指处理、管理事物。
2. 名操(míng cāo):指文学作品或人物的卓越才能。
1. 掌权(zhǎng quán):指拥有权力和决策能力。
2. 担当(dān dāng):指承担职责和责任。
1. 丧权(sàng quán):指失去权力或职责。
2. 放手(fàng shǒu):指放弃权力或职责。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