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枋箄的意思、枋箄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枋箄的解釋

用竹木編成的浮筏。指木排、竹排。《後漢書·岑彭傳》:“ 公孫述 遣其将 任滿 、 田戎 、 程汎 ,将數萬人乘枋箄下 江關 ,擊破 馮駿 及 田鴻 、 李玄 等。” 李賢 注:“枋箄,以木竹為之,浮於水上。”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枋箄”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基本含義

枋箄(拼音:fāng bǐ)指用竹木編成的浮筏,即木排或竹排,主要用于水上運輸或軍事行動。其名稱來源于材質(枋為木材,箄為竹器),結構簡單且浮力強,常見于古代江河交通。

文獻例證

《後漢書·岑彭傳》記載,東漢時期公孫述曾派遣将領“乘枋箄下江關”作戰,唐代李賢注釋為“以木竹為之,浮于水上”。這表明枋箄在古代戰争中作為渡水工具使用。

其他說明

  1. 注音差異:部分資料(如)誤注拼音為“fāng pái”,但權威來源均标注為“fāng bǐ”,後者更準确。
  2. 易混淆釋義:提到“枋箄”為成語,形容人剛直嚴厲,但此解釋缺乏廣泛文獻支持,可能與其他詞語混淆,建議以浮筏釋義為主。

枋箄是古代竹木制浮筏的專稱,兼具民用與軍事用途,曆史用例明确。若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後漢書》及李賢注等原始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枋箄(fāng bēi)是一個漢字詞,它的意思是“囚籠”。該字拆分部首是“木”,“巴”,并且它的筆畫數目總共有11畫。枋箄這個詞來源于古代漢語,它的繁體形式是“枋箄”。 在古時候,枋箄這個漢字的寫法有所不同。它的舊體常見倚形是“枹箃”,讀音仍然是“fāng bēi”,但筆畫數目卻有所增加(15畫)。這種舊寫法也是我們了解漢字曆史發展的重要資料之一。 下面是一個例句來幫助你更好地理解枋箄的含義:他将罪犯關在了枋箄裡,确保他們無法逃脫。 與枋箄相關的組詞有枋具、箄陷、箄箞等。這些詞都與囚禁、限制有關。如果你正在尋找與枋箄近義的詞語,你可以考慮使用囚籠、牢籠。而與枋箄相反的詞語可以選擇自由、解脫等。 希望以上回答對你有所幫助!有其他問題,隨時告訴我!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