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筆的意思、白筆的詳細解釋
白筆的解釋
(1).古代侍從官員用以記事或奏事的筆,常插于冠側。 晉 崔豹 《古今注·輿服》:“白筆,古珥筆,示君子有文武之備焉。”《晉書·輿服志》:“笏者,有事則書之,故常簪筆,今之白筆是其遺象。尚書令、僕射、尚書手版頭復有白筆,以紫皮裹之,名曰笏。” 唐 李賀 《仁和裡雜叙皇甫湜》詩:“還家白筆未上頭,使我清聲落人後。”《新唐書·輿服志》:“諸文官七品以上朝服者,簪白筆。”
(2).特指谏官用的筆。亦借指谏官。《太平禦覽》卷六八八引 三國 魏 魚豢 《魏略》:“ 明帝 時,嘗大會,殿中禦史簪白筆,側階而坐。上問左右:‘此何官?’侍中 辛毗 對曰:‘此謂禦史,舊簪筆以奏不法,今但備官耳。’” 宋 陳鹄 《耆舊續聞》卷六:“ 周益公 除大觀文,判 潭州 ,以言者奪職罷鎮。後復職,仍判 潭州 。到任,謝表雲:‘謂昔之銷印,重違白筆之公言;故今者剖符,庸示清衷之本意。’” 明 何景明 《送王禦史德輝西巡》詩:“白筆萬人看氣象,肯令 河 外有煙塵。” 清 謝啟昆 《解州鹽池歌》:“ 河東 鹺使始 元 明 ,盛世豸冠簪白筆。”
詞語分解
- 白的解釋 白 á 雪花或乳汁那樣的顔色:白色。白米。 明亮:白晝。白日做夢。 清楚:明白。不白之冤。 純潔:一生清白。白璧無瑕。 空的,沒有加上其它東西的:空白。白卷。 沒有成就的,沒有效果的:白忙。白說。 沒
- 筆的解釋 筆 (筆) ǐ 寫字、畫圖的工具:毛筆。鋼筆。鉛筆。筆架。筆膽。 組成漢字的點、橫、直、撇、捺等:筆畫。筆順。筆形。筆道。 用筆寫,寫作的:筆者。代筆。筆耕。筆談。筆誤。筆譯。筆戰。筆名。 寫字、畫畫
網絡擴展解釋
“白筆”一詞在漢語中有多重含義,主要涉及古代官職文化和語言表達,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解釋:
一、基本含義
-
古代官員的實用工具
白筆是古代侍從官員用于記事或奏事的筆,通常插在冠帽側面,便于隨時取用。這一用途最早見于《晉書·輿服志》的記載,稱其為“簪筆”的演變形式。
-
谏官的象征
特指谏官(負責進谏的官員)使用的筆,後引申為谏官本身的代稱。例如《太平禦覽》提到三國時期禦史佩戴白筆以奏不法之事。
二、曆史背景與演變
- 起源:據晉代崔豹《古今注》記載,白筆由“珥筆”演變而來,象征官員具備文武之才。
- 制度規範:唐代至宋代,白筆成為官員服飾制度的一部分,如《晉書》提到尚書令等高級官員的笏闆配有白筆,以紫皮包裹。
三、引申與成語用法
在成語中,“白筆”被賦予比喻義:
- 白紙黑字:形容言辭或事實明确、不容否認。例如“白筆黑字”強調文字記錄的真實性。
四、文化意義
白筆不僅是古代官員身份的标識,也體現了中國古代對文書記錄和谏言制度的重視,成為曆史文獻中常見的文化符號。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朝代制度或成語用例,可參考《晉書》《古今注》等古籍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白筆是一個漢字詞語,包含兩個字,它的意思是白色的筆或者是用白色的顔料所制成的筆。下面是對這個詞的拆分部首和筆畫:白(白色)-2畫;筆(用來書寫的工具)-3畫。白筆的來源很簡單,就是将白色和筆這兩個字組合而成的。白筆這個詞在繁體字中的寫法和簡體字一樣。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白筆的寫法也是類似的。因為古代的漢字形狀相對簡單,所以白筆的寫法也不複雜。現代漢字的演變中,一些字的形狀發生了一些變化,但是白筆的寫法仍然保持了基本的形态。
以下是一些關于白筆的示例句子:
1. 她用白筆在黑紙上寫下了她的名字。
2. 我買了一支白筆,用來做畫。
3. 這種白筆的墨水顔色很鮮豔。
關于組詞,可以根據白筆來組成一些相關詞彙,比如白筆畫、白筆字、白筆絹等等。此外,關于白筆的近義詞可以有白色筆、白紙筆等等。相反地,白筆的反義詞可以是黑筆、彩色筆等等。
希望這些信息能夠對你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