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簠簋不饬的意思、簠簋不饬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簠簋不饬的解釋

見“ 簠簋不飾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簠簋不饬"是源自古代漢語的成語,字面指古代祭祀禮器不整饬,實則借指官員貪腐失職。該詞最早見于《漢書·賈誼傳》"古者大臣有坐不廉而廢者,不謂不廉,曰'簠簋不饬'",其中"簠"(fǔ)與"簋"(guǐ)為古代盛放黍稷的青銅禮器,分别呈長方形和圓形,《周禮·地官》載"凡祭祀,共簠簋";"不饬"即不整饬、失修之意。在《漢語大詞典》中,該成語被定義為對官吏貪賄的婉辭,如清代錢謙益《牧齋初學集》載彈劾奏章"簠簋不饬,贓私狼藉"。現代漢語中多用于曆史文獻研究,如《中國古代官制研究》中解析該詞體現了古代"以器物代品行"的監察文化特征。需要注意的是,該成語屬于生僻典故詞,在《現代漢語常用詞表》中未被收錄,常見于古籍文獻及曆史研究領域。

網絡擴展解釋

“簠簋不饬”是一個源自古代典籍的成語,主要用于形容官員不廉潔或行為不端。以下是詳細解釋:

讀音


字義與詞源

  1. 簠與簋
    二者均為古代祭祀或宴飨時盛放黍稷的禮器,材質多為青銅或竹木。

    • 簠:長方形,器蓋與器身形狀相同,可分開使用。
    • 簋:圓口雙耳,用于盛放熟食。
      在《周禮》和《論語》中,簠簋被視為象征禮制與身份的重要器物。
  2. 不饬
    “饬”意為整治、端正,“不饬”即指器物未妥善整理,引申為行為不檢點、失職。


成語釋義


延伸背景


例句

通過結合禮器文化與曆史語境,這一成語生動體現了古代對官吏道德操守的嚴苛要求。

别人正在浏覽...

礙崄八月節徧賜筆才避雷線畢娶不托長須公朝裾徹幂馳志傳帖打并當方丹旒打通關地震儀東臯抖手堕甑不顧峨峨湯湯分布斧遂拊臆蓋抹海外關系呵索緩沖彗尾戶家绛鞲解罷金斷連寫陵汩绫绮臨閱柳衣夢像内家妝評彈品名茕眇求偶铨汰然炬柔甲上浣牲用侍立手函邃險筒裙同休等戚頭面禮足窩囤務穑響兒西菜嬉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