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當得的意思、當得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當得的解釋

(1).應該;理所當然。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文學》:“ 孚 ( 羊孚 )雅善理義,乃與 仲堪 道《齊物》。 殷 難之, 羊 雲:‘君四番後,當得見同。’”《清平山堂話本·快嘴李翠蓮記》:“小娘子放心,令尊與我是老兄弟,當得早晚照管。” 清 洪昇 《長生殿·私祭》:“這是當得的,待我寫個牌位兒供養。”

(2).承受。《二刻拍案驚奇》卷二十:“﹝ 巢大郎 ﹞怎當得妻妾兩個,推班出色,遞換來擾,不勾幾時,把所得之物乾浄弄完。”川劇《譚記兒》第一場:“姑姑,想你我都是苦命之人,這‘夫人’二字實實不敢當得。”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當得”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語境中有細微差異,以下是綜合解析:

一、基本釋義

  1. 拼音:dāng dé(多數詞典标注為第一聲)
  2. 核心含義:
    • 應該得到;理所當然:表示某種結果或待遇是情理之中的,如“功績當得嘉獎”。
    • 承受:多用于否定式,表示難以承擔,如“實實不敢當得”。

二、使用場景

  1. 肯定語境:強調事物符合預期或道義,例:

    “扶搖,明月易低人易散,當得珍惜。”
    (出自小說《扶搖皇後》,表示“應當珍惜”)

  2. 否定語境:表達謙遜或無法承受,例:

    川劇《譚記兒》中:“這‘夫人’二字實實不敢當得。”

三、曆史淵源

該詞最早見于《漢書·鄭當時傳》,記載漢代鄭當時因功封侯卻推辭說“不當得”,認為盡本分無需封賞。南朝《世說新語》中也用“當得見同”表示“理應認同”。

四、古今差異

提示:若需更多例句或古籍出處,可查閱《世說新語》《清平山堂話本》等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當得(dāng dé)是一個動詞短語,表示某人應當得到或配得上某種待遇、贊賞或報酬。 拆分部首和筆畫: - 部首:彳 (chì); - 筆畫數:7。 來源: - 此詞來源于《論語·衛靈公》,其中孔子說“無德而稱其得者,賊也。”意思是沒有德行卻被誇獎是不對的。 繁體: - 繁體寫法是「當得」。 古時候漢字寫法: - 在古代寫法中,「當得」的寫法有所不同。 例句: 1. 他為這份工作付出了很多努力,他當得到這個機會。 2. 她在比賽中展示了出色的技能,當之無愧得到了冠軍。 組詞: - 當仁不讓、得意洋洋、應得之賞。 近義詞: - 配得上、當之無愧。 反義詞: - 不得、不當。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