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應該;理所當然。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文學》:“ 孚 ( 羊孚 )雅善理義,乃與 仲堪 道《齊物》。 殷 難之, 羊 雲:‘君四番後,當得見同。’”《清平山堂話本·快嘴李翠蓮記》:“小娘子放心,令尊與我是老兄弟,當得早晚照管。” 清 洪昇 《長生殿·私祭》:“這是當得的,待我寫個牌位兒供養。”
(2).承受。《二刻拍案驚奇》卷二十:“﹝ 巢大郎 ﹞怎當得妻妾兩個,推班出色,遞換來擾,不勾幾時,把所得之物乾浄弄完。”川劇《譚記兒》第一場:“姑姑,想你我都是苦命之人,這‘夫人’二字實實不敢當得。”
"當得"是一個古漢語複合詞,由"當"和"得"兩個語素構成,其核心含義是理應獲得、應當得到。以下從詞典角度對其詳細解釋:
根據《漢語大詞典》:
當得 (dāng dé)
應當得到;理應獲得。
例:
《史記·項羽本紀》:"勞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賞……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氣,皆為龍虎,成五采,此天子氣也。急擊勿失!"(注:此例雖未直接出現"當得",但"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賞"暗含"當得而未得"之意)
宋·朱熹《朱子語類》:"如人做事,極盡心力,做得十分好,便當得十分賞。"
用于評價行為與回報的匹配性。
例:
"他日夜操勞,當得此殊榮。"(付出與榮譽相稱)
指因自身行為而必須承受的結果。
例:
"欺瞞衆人,當得此罰。"(過失與懲罰對應)
常見于謙辭或客套話,如"不敢當得厚賜"(表示不配承受厚禮)。
詞語 | 側重 | 差異點 |
---|---|---|
當得 | 強調"理應性" | 含道德或事理上的必然 |
應得 | 強調"因果性" | 側重結果符合預期 |
該得 | 口語化表達 | 較少用于正式書面語 |
"帝曰:‘卿所謂鐵中铮铮,傭中佼佼者也。’賜田宅,盆子當得之。"
(光武帝肯定劉盆子的品行,認為其理應獲得賞賜)
"商小姐道:‘這多是父親帶去的財物,我兄弟當得一半。’"
(主張遺産分配的合理性)
上海辭書出版社,2021年。
官方線上查詢入口(需訂閱)
商務印書館,2014年修訂版。
中華書局影印本。
(注:古籍原文引用依據中華書局點校本整理)
“當得”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語境中有細微差異,以下是綜合解析:
“扶搖,明月易低人易散,當得珍惜。”
(出自小說《扶搖皇後》,表示“應當珍惜”)
川劇《譚記兒》中:“這‘夫人’二字實實不敢當得。”
該詞最早見于《漢書·鄭當時傳》,記載漢代鄭當時因功封侯卻推辭說“不當得”,認為盡本分無需封賞。南朝《世說新語》中也用“當得見同”表示“理應認同”。
提示:若需更多例句或古籍出處,可查閱《世說新語》《清平山堂話本》等文獻。
哀恫儤使飙焰秉圭怅悼常來常往陳師雌視東垣逗晚對茬兒迩時繁枝分寸風閨風頭巾汾陽俯拾仰取浮現狗咬狗寒窘酣甜恒河侯禳慧眼渾沌禍羅建定講親奸豎急放墐泥謹衛近支鈞冶科學家兩節棍連朦帶唬令嗣騄骐靡漫鋪平乞麾青堂城容盛入井望天如字喪資散名燒炙貪蠹調檔跳躁鐵圍城通光殿遐布詳駁嘯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