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e grateful to sb.and seek ways to return his kindness] 受了别人的恩惠,一心思念回報
所宜竭力宣忠,感恩圖報。——《剪燈新話》
感激他人對己所施的恩惠并設法報答。 明 張居正 《答薊鎮巡撫周樂軒書》:“兩 河 官軍,感恩圖報,當有激於衷矣。” ********* 《敬告同鄉書》:“今二子之逋逃外國而倡保皇會也,其感恩圖報之未遑,豈尚有他哉?” 張天翼 《萬仞約·兒女們》:“并不是 廉大爺 賞識了他的學問他才感恩圖報。”
“感恩圖報”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gǎn ēn tú bào,其核心含義是感激他人施與的恩惠,并設法報答。以下是詳細解析:
字面分解
深層内涵
強調受恩者不僅停留在情感層面的感激,更需通過實際行動回饋施恩者,體現“知恩必報”的道德觀念。
文獻來源
最早見于宋代曾鞏《寄歐陽舍人書》:“其感與報,宜若何而圖之。”。明代張居正、清代文學作品(如《剪燈新話》)中亦有引用。
曆史典故
春秋時期,伍子胥為報答漁夫救命之恩,放棄攻打鄭國并重賞漁夫之子,被稱為“感恩圖報”的典範。
語法功能
通常作謂語,連動式結構(如“他感恩圖報,傾力相助”)。
近義詞
感恩戴德、結草銜環。
反義詞
忘恩負義、恩将仇報。
造句示例
該成語體現了中華文化中“飲水思源”“知恩必報”的傳統美德,常用于褒揚重情義、守信諾的行為,亦警示世人不可忘本。
如需進一步了解成語故事或文獻原文,可參考《寄歐陽舍人書》及《史記·伍子胥列傳》。
《感恩圖報》這個詞是表示對别人的恩德心存感激,并通過行動回報别人的意思。
感: 拆分部首為心,總筆畫為4畫。
恩: 拆分部首為人,總筆畫為10畫。
圖: 拆分部首為土,總筆畫為7畫。
報: 拆分部首為二,總筆畫為5畫。
《感恩圖報》一詞來源于漢語, 沒有繁體字形式。
在古代,漢字寫法略有不同,但與現代寫法相似,隻是一些筆畫的書寫順序有所變化。
我心存感激,願以行動來感恩圖報。
感恩,感激,回報,行動,心存,圖報
感激,報答,回饋,報恩,報謝
忘恩,不報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