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魚名。體形似鳊魚,銀灰色,背部特别隆起。 晉 陶潛 《遊斜川》詩:“弱湍馳文魴,閑谷矯鳴鷗。” 宋 秦觀 《春日雜興》詩之六:“娉娉弱絮堕,圉圉文魴馳。”
“文鲂”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wén fáng,以下是詳細解釋:
文鲂指一種魚類,體形類似鳊魚,通體呈銀灰色,背部有明顯隆起。這種描述多見于古代文獻或文學作品中,現代使用頻率較低。
晉代詩人陶潛在《遊斜川》中曾提到:“弱湍馳文鲂,閑谷矯鳴鷗。”此處“文鲂”既指實際魚類,也可能借其形态暗喻自然景緻的靈動之美。
現代詞典中,文鲂多被歸類為古語詞,常用于詩詞鑒賞或特定語境下的文學化表達,日常口語中較少使用。
由于“文鲂”屬于較為生僻的詞彙,建議結合具體語境(如古文閱讀)進一步理解其引申含義。如需更多例證,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古典文學作品。
《文鲂》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文魚。鲂是指一種魚類,它外形細長而且體表有明顯的紋路和斑點,因此得名。而文鲂則是指文蛤的一種。
《文鲂》的拆分部首是魚,由三筆寫成。它的總筆畫數為9。
《文鲂》是一個古代漢字,出現在《說文解字》這本漢字字典中。在繁體字中,它的寫法保持不變。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經曆了許多變化。對于《文鲂》這個詞來說,其古時的寫法是“文魴”。隨着時間的推移,漢字的形狀逐漸演變,寫法也發生了改變。
1. 這個湖裡有很多文鲂,它們的紋路很漂亮。
2. 這道菜用新鮮的文鲂制作,味道鮮美。
在漢語中,我們可以通過組合不同的字詞創造新的詞語。以下是一些與《文鲂》相關的組詞:
1. 文蛤
2. 鲂魚
3. 文字
4. 鲂魚皮
5. 文人
與《文鲂》的意思相近的詞語有:
1. 鳜魚
2. 鯉魚
3. 鲈魚
4. 鲮魚
5. 鲳魚
與《文鲂》的意思相反的詞語是:
1. 野生
2. 野生動物
3. 野生魚
4. 野魚
5. 野味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