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參扣 ”。1.參酌叩問。 宋 蘇轼 《與滕達道書》之十七:“意謂中塗必一見,得相參扣。” 明 宋濂 《楚石禅師六會語序》:“惟詣 寂照 之室,反覆參叩。”
(2).拜見。 唐 慧能 《壇經·機緣品》:“﹝ 懷讓禪師 ﹞初謁 嵩山 安國師 , 安 發之 曹溪 參扣。” 陳衍 《元詩紀事·明本》引《中峰行錄》:“駙馬太尉 瀋王 王璋 ,遣參軍 洪鑰 齎書币,叙弟子禮,期請上命南來參叩。”
參叩是漢語複合詞,其含義可從字源、本義及引申義三個層面解析,兼具動作與思想交流的雙重内涵:
參(cān)
本義為“介入、加入”,引申為“探究、研讨”。甲骨文象形為星宿排列,後衍生出“參驗”“參悟”等義,強調深入介入事物本質。
來源:《說文解字注》「參,商星也。從晶,㐱聲。」
叩(kòu)
原指“敲擊”,如《論語·憲問》「以杖叩其胫」,後擴展為“詢問、請教”,如《禮記·學記》「善待問者如撞鐘,叩之以小者則小鳴」。
來源:《漢語大詞典》「叩,擊也。引申為問難。」
參叩最早見于禅宗文獻,指通過問答形式探究佛理,包含“參問”與“叩擊”兩層動态:
例:朱熹《朱子語類》卷十三:「須是參叩衆理,窮極至處。」
來源:禅宗典籍《碧岩錄》《五燈會元》中「參叩」用例。
明清時期詞義泛化,泛指學術研讨或思想碰撞:
來源:《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經部、子部相關評述。
當代漢語中多用于書面語或專業領域:
例:錢穆《國史大綱》序言:「學者當參叩古今之變。」
來源:《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參叩」詞條釋義。
參考資料
“參叩”是一個由“參”和“叩”組成的複合詞,其含義需結合語境具體分析。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參酌叩問
指通過探讨和詢問來參悟道理,常見于學術或宗教語境。例如:
拜見、敬谒
用于表示對尊長或智者的拜訪,帶有敬意。如唐代慧能《壇經》記載懷讓禅師“參扣”嵩山安國師()。
異體寫法
該詞亦作“參扣”,二者通用()。
“參叩”不僅是一種行為,更體現謙遜求學的精神,常見于強調師徒傳承或文化探讨的文獻中()。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用例,可參考古典文集或權威詞典。
筆底龍蛇碧蓮不丹饬誡垂天底授東嶽大帝遁世離羣騑駒奉勑風樯浮動彙率複音詞甘至怪訝衮舄鶴子梅妻漸不可長節推傑牙開方寬政勞遺烈火烹油掄才矛盾律面子片瓦不留噗喇喇其次情實寝薦惸寡髯麗任怨任勞榮條柔魂柔忍桑韋桑枲煞認慎察慎罰獅子床書估思惟肅奉宿麥太易彤盧抟風土電影杔栌鼍仙碗唇舞師孝夫郄地席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