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勸慕的意思、勸慕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勸慕的解釋

謂因受獎勉而有所企慕、向往(多指傾心向善)。 漢 荀悅 《漢紀·惠帝紀》:“先王之制祿也,下足以代耕,上足以充祀。故食祿之家,不與下民争利,所以厲其公義,塞其私心。其或犯逾者,則繩以政法。是以君子勸慕,小人無怨。”《魏書·辛雄傳》:“然兵将之勳,歷稔不決;亡軍之卒,晏然在家。緻令節士無所勸慕,庸人無所畏懾。” 宋 曾鞏 《代曾侍中辭轉官劄子》:“四方觀聽,知朝廷慶賞得宜,則衆情必皆勸慕。”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勸慕(quàn mù)是古漢語中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指“因受勸勉而産生向往、效仿之心”,常用于描述通過教化或示範引導他人向善的行為傾向。該詞由“勸”與“慕”二字構成,前者強調外在的鼓勵與引導,後者側重内心的仰慕與追隨,二者結合體現道德感召力的作用機制。

從語源學角度分析,“勸”在《說文解字》中釋為“勉也”,本義為激勵、規勸;“慕”在《玉篇》中解作“思也,習也”,引申為向往、效法。兩字組合最早見于漢代典籍,《漢書·循吏傳》記載:“為民興利,務在富之,然後教化,勸慕禮讓。”此處強調通過惠民政策激發百姓對禮法的主動追求。

該詞的現代釋義可歸納為三個層面:1. 受感化而産生向善之心,如《辭海》釋例“勸慕仁義”;2. 因榜樣力量而效仿,如《古代漢語虛詞詞典》引《後漢書》用例“百姓勸慕”;3. 特指儒家教化思想中由外而内的道德覺醒過程,王力在《同源字典》中指出其與“勸化”“勸誘”構成同源詞族。

網絡擴展解釋

“勸慕”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是因受到獎勵或勉勵而産生向往、效仿之心(多指向善)。以下為詳細解釋:

1.基本釋義

2.出處與用法

3.近義詞與反義詞

4.擴展理解

“勸慕”體現了傳統文化中“以獎代罰”的治理智慧,通過正向激勵促進社會向善風氣。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漢紀》等文獻原文或權威詞典(如漢典、查字典)。

别人正在浏覽...

重山出充廚俊楚茅蠢動含靈綽路馬怠慠陡削二堂方外遊風蒲涪湛高衙歌咢根株牽連乖氣邗江澣渚盍不鴻沴回曆禍從口出,患從口入火鼠布肩井介賓介殼潔廉矜持旌纛捐納拘撮踽踽糠糟刻牙筐床類攢留白籠蓋樓闆略遜一籌毛太免役拍案驚奇擗初頭青琅玕日新月着戎女融然瑞雪撒羹省城升勺肆騷隨照擡盤天長觀天紀銅駝市維那寤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