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遭受禍害。《楚辭·招魂》:“上無所考此盛德兮,長離殃而愁苦。” 漢 劉向 《九歎·惜賢》:“ 晉 申生 之離殃兮, 荊 和氏 之泣血。”《文選·張衡<思玄賦>》:“行頗僻而獲志兮,循法度而離殃。” 李善 注:“離,遭也。殃,咎也。”
“離殃”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解析:
離殃(lí yāng)的核心含義是“遭受禍害”。其中“離”通“罹”,表示“遭遇、遭受”;“殃”指災禍、不幸,合起來即指陷入災禍或困境。
古代文獻中的用法
該詞多見于古籍,如《楚辭·招魂》中“長離殃而愁苦”,以及漢代劉向《九歎·惜賢》中“晉申生之離殃兮”,均以“遭受災禍”為基本義。
現代引申義
部分現代詞典(如查字典)補充其可引申為“擺脫災禍或困境”,強調脫離不幸的能力。例如形容某人通過智慧逃離危險,或克服困難後重新振作。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例句,可參考《楚辭》《文選》等文獻。
離殃是一個中文詞彙,它的意思是遠離災禍或災殃。
離殃的部首是⽂和⽉,其中“⽂”表示文化或文字方面,而“⽉”表示時間或月份。根據這兩個部首可以得到離殃的基本部分,分别是“離”和“殃”,“離”有七畫,而“殃”有十九畫。
離殃一詞的來源并不确切,不同的說法有不同的觀點。有人認為它最早出現在古代文獻《尚書•上邪》中,意為“遠離災禍”。另外,也有人認為它是由古代文字組成的,用來描述遠離災殃的意思。
離殃這個詞在繁體中的寫法跟簡體相似,隻是字形略有差異。
據史書記載,離殃在古代漢字中的寫法可能與現代稍有不同,但具體的寫法已經沒有完整的記錄。
1. 他時刻保持警惕,以免離殃。
2. 求神拜佛是為了離殃避禍。
一離殃、離殃不遠
遠離災禍、逃離災殃
接近災禍、遭受災殃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