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力士的意思、力士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力士的解釋

[Hercules] 力氣大的人

此人力士。——《史記·魏公子列傳》

詳細解釋

(1).力氣大的人。《公羊傳·宣公六年》:“ 趙盾 之車右 祁彌明 者,國之力士也。” 明 謝肇淛 《五雜俎·人部一》:“餘在 福寧 ,見戎幕選力士,以五百斤石提而繞轅門三匝者為合式。” 冰心 《寄小讀者》二七:“看見過力士搏獅麼?當他屏息負隅,張空拳于猙獰的爪牙之下的時候,他雖有震恐,雖有狂傲,但他決不暇有蕭瑟與韭哀。”

(2).古代官名。主管金鼓旗幟,隨皇帝車駕出入及守衛四門。《宋史·儀衛志三》:“左右神武軍統軍各一人,本軍旗二,吏兵、力士旗各五。”《明史·職官志五》:“旗手衛……掌大駕金鼓、旗纛、帥力士隨駕宿衛。”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力士”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多重含義,以下是綜合各類權威資料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詞義

  1. 指力氣極大的人
    這是最廣泛的含義,常見于古代文獻和現代用法。例如《史記·魏公子列傳》中“此人力士”即強調人物力量超群。

  2. 古代官職名稱
    主要掌管金鼓旗幟、隨駕守衛等職責。如《宋史·儀衛志三》記載:“左右神武軍統軍各一人,本軍旗二,吏兵、力士旗各五。”明代旗手衛也設此職,負責皇帝儀仗。


二、佛教文化中的特殊含義

  1. 大力男子或種族
    梵語“malla”譯為力士,指擁有神力的男性或特定族群。據《長阿含經》記載,他們居住在拘屍那揭羅城,曾參與佛陀的葬禮。

  2. 護法神金剛力士
    佛教中特指執金剛杵的護法神,又稱密迹金剛。源自印度毗紐天的侍衛,後融入佛教成為勇猛護法象征,負責驅邪鎮惡。


三、其他延伸用法


提示:若需了解具體文獻或文化背景,可參考《宋史》《長阿含經》等原始資料,或通過權威詞典進一步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二

力士

力士(lì shì)是一個常見的漢字,包含兩個部首:力(lì)和士(shì)。力士總共有6個筆畫。

力(lì)是一個意指力量、力氣的部首,也是一個傳統的漢字。它由三個橫劈撇的部分組成,代表着一種向前推動的力量。

士(shì)是一個意指士兵、學問等的部首,也是一個傳統的漢字。它由兩個丨和一個大的一形成,表示一個原本站立的人形。

力士這個詞的來源并不确定。有人認為力士是對于具有強壯力量的男子的稱呼,也有人認為力士原本指的是官員、士人等,後來演變成常指力大有力的人。

力士在繁體字中保持不變,仍然是「力士」這個樣子。

古時候漢字寫法與現在一些許不同,但力士的寫法并沒有太大的變化。在古代,力士的寫法基本和現在一樣,隻是有些筆畫稍有變化。

例如,以下是一些使用力士這個詞的例句:

1. 他是一位力士,可以舉起非常重的物品。

2. 他用盡全力将門推開,顯示出了他的力士本色。

組詞:力氣、力量、努力、動力。

近義詞:壯士、勇士、強壯。

反義詞:弱者、懦夫、軟弱。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