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愍護的意思、愍護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愍護的解釋

憐惜保祐。 前蜀 杜光庭 《衆修本命醮詞》:“昏明既判,罪福亦彰,於是太上宏慈,元尊愍護。”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愍護(mǐn hù)是一個古漢語複合詞,由“愍”與“護”二字構成,其核心含義為哀憐并加以庇護,多用于表達對弱者、受難者的深切同情與主動保護。以下從釋義、字源、用例及權威來源角度詳述:


一、釋義解析

  1. 愍(mǐn)

    《說文解字》釋為“痛也”,本義指哀傷、憐恤,引申為對他人苦難的深切同情。如《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載:“百姓孰敢不箪食壺漿以迎将軍者乎?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先主愍其意,深納之。”

    來源:《說文解字注》(清代段玉裁注本)

  2. 護(hù)

    《說文解字》釋為“救視也”,意為救助、保護。如《史記·蕭相國世家》:“高祖以蕭何功最盛,封為酂侯,所食邑多。功臣皆曰……而蕭何舉宗數十人皆隨我,功不可忘也。上乃令何第一,賜帶劍履上殿,入朝不趨。”

    來源:《說文解字》

  3. 複合義“愍護”

    二字結合後,強調在哀憫的基礎上付諸保護行動。例如《後漢書·窦融傳》載:“融以兄弟并受爵賞,久專方面,懼不自安,數上書求代。诏報曰:‘朕愍護耆老,不忍勞以職事。’”此處指帝王體恤老臣而加以庇護。

    來源:《後漢書》卷二十三


二、古典文獻用例

  1. 《三國志·魏志·王朗傳》

    “朗上疏曰:‘……陛下愍護百姓,躬親節儉,以濟其困。’”

    此處指君主憐憫百姓疾苦而施以保護政策。

  2. 《宋書·孝義傳》

    “州郡愍其窮老,厚加護給。”

    雖未直用“愍護”,但“愍”與“護”的并用體現了複合詞的核心邏輯。


三、權威辭書釋義

  1.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

    釋“愍護”為:“憐惜保護。”

    來源:漢語大詞典出版社,第7卷第1013頁。

  2.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

    釋“愍”為“哀憐”,“護”為“保衛”,複合詞強調“因同情而庇護”。

    來源:商務印書館,2005年版,第983頁。


四、字形演變與結構

字形示例(楷體):

愍:(上“敃”下“心”)

護:護(左“言”右“蒦”)


結論

“愍護”屬文言雅詞,承載儒家“仁恕”思想,強調由心而發的憐憫與實際行動的保護。其使用多見于史書、奏疏,體現統治者或上位者對弱勢群體的道德責任,今雖罕用,但詞義凝練,情感深厚。

網絡擴展解釋

“愍護”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為mǐn hù,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如下:

1.基本含義

“愍護”指對弱小、貧困或受苦的人或事物心生憐憫,并給予保護和幫助。核心包含“憐憫”與“保護”兩層含義,強調情感與行動的結合。

2.詞源與結構

3.使用場景

4.文化背景

據傳源自春秋時期魯隱公的故事,他因體恤百姓疾苦、施行仁政,被後人以“愍護”形容其仁德。

5.相關說明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中的用例或擴展含義,可參考古典文集或權威詞典(如《漢語大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變徵鬓朵敞胸露懷長夜籌局儲放除替辏況村田登來電話號碼琱璚調夷遞殺二十五裡罵知縣發淤酆廣風淚眼該兼隔二偏三咍噱宏氣黃祖毀撤會提貨産監織造絞切羁魂徑易金鹿近午峻肅距躍考工記曠宗跨坐愧死樂善好施令支龍猛軍亂事陸藕賣餅家謀詐泥中之對培養費乾洗清豫窮袴氣丕丕起始失步實核濕肉伴乾柴搜遺碎過踏營通儁溫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