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避命的意思、避命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避命的解釋

猶逃命。《魏書·廣陽王深傳》:“獲罪有司,避命山澤。”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避命”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指回避或拒絕接受命令、任命,多用于古代公文或史書記載中。以下是基于權威漢語詞典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避命指故意躲避或推辭上級的任命、指令,強調主觀上不願接受差遣或職位的行為。

該詞由“避”(躲避、回避)與“命”(命令、任命)組合而成,常見于古代官員辭讓官職的語境中。例如:

“臣才疏學淺,恐難勝任,懇請避命。”

(出處:《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2012年版)


二、用法與語境

  1. 古代官場用語:

    多用于臣子婉拒君主任命,或下級推辭上級指派的任務,體現謙遜或對自身能力的評估。

    例:《後漢書·逸民傳》載“屢征不仕,避命隱居”,描述隱士拒絕朝廷征召。

  2. 被動回避與主動推辭:

    • 被動回避:因客觀原因(如能力不足、疾病)無法接受命令。
    • 主動推辭:因主觀意願(如淡泊名利)拒絕任命。

      (參考:《古漢語常用字字典》第5版)


三、文獻例證

  1. 《後漢書·周黃徐姜申屠列傳》:

    “朝廷以禮征之,(申屠蟠)避命不應。”

    ▶ 描述名士申屠蟠多次拒絕朝廷征召。

  2. 《晉書·隱逸傳》:

    “(公孫鳳)隱居昌黎,避命不仕。”

    ▶ 記載隱士公孫鳳為避官隱居。

    (來源:中華書局點校本《二十四史》)


四、近義與反義詞


權威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2012)
  2. 《辭源》(第三版,商務印書館,2015)
  3. 《古漢語常用字字典》(第5版,商務印書館,2016)
  4. 《二十四史》(中華書局點校本)

(注:因古籍原文無直接線上鍊接,建議通過圖書館或權威數據庫如“中國基本古籍庫”查閱原始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

“避命”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兩層核心含義,需結合曆史文獻和語言演變綜合解讀:

一、基本釋義與出處

  1. 逃命
    源自《魏書·廣陽王深傳》的記載:“獲罪有司,避命山澤。”此處“避命”指因罪責而逃至山林躲避追捕,強調求生行為。該用法在多個古籍中反複出現,如《後漢書》提及段幹木“逾牆而避文侯之命”,進一步佐證此義的曆史性。

  2. 拒絕征召或皇命
    特指古代隱士回避朝廷征召,如《後漢書·喬玄傳》中的典故,體現士人對仕途的疏離态度。此義項常與“待命”呼應,暗含既不違抗皇權又保持獨立的選擇。

二、語義辨析

三、語言特點

建議閱讀《魏書》《後漢書》相關篇章(可查閱、5的原始引文)以深入理解曆史背景。對于文學創作中的引申用法,需結合具體語境分析。

别人正在浏覽...

愛國布寶位北苑茶本國編類碧衣女子昌亭之客車鏡赤牒觸目儆心促促代谷懛子娥媌二清繁難焚爇撫尺剛暴高腔高其佩高鐵宮觀鈎腸債合盤托出鶴珠回顧展魂不負體混頭混腦混輿霁朝京雒塵亢意克勵蜫蚳練就蘦落賣劍買琴罵市媒人面黃肌瘦妙語解頤摩羅攀配青羌确然不群然可任性妄為蠕蟲贍濟社鬼送女客素材歲羨索賴戃慌鐵掙掙握娖縣旌諧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