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恐懼戰栗。 明 姚士粦 《見隻編》卷上:“中歲,其子 景石 别駕夭喪,門戶危栗。”
危慄:恐懼戰栗。 漢 焦贛 《易林·需之節》:“一呼三颠,搖動東西,危慄不安,疾病無患。” 清 吳偉業 《臨江參軍》詩:“将相有纖介,中外為危慄。”
“危栗”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為wēi lì(注音:ㄨㄟ ㄌㄧˋ),其核心含義是恐懼戰栗,多用于形容因危險或壓力而産生的極度不安狀态。以下是詳細解釋: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用例或引申含義,可參考漢典、滬江詞典等權威來源。
危栗這個詞在漢語中有着特定的意思,同時擁有兩個組成部分:危和栗。現在我們來詳細了解一下這個詞。
危栗表示危險的一種程度或者狀态,形容事物具有高度危險或使人擔憂。在使用時,可以用來形容具有潛在危險的情況或行為。
危的部首是卩,總共有六畫;栗的部首是木,總共有五畫。
危栗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中的《康熙字典》。它是以栗為本字,加上“危”的偏旁部分而形成的。危的含義在這裡是強調危險性。
在繁體字中,危栗的寫法是「危慄」。
在古時候,危栗的字形有所不同。危被寫成了「危(與虍合書)」,栗被寫成了「栗(屍泥合書)」。
1. 這個山洞黑暗而陡峭,不小心就會摔下去,非常危栗。
2. 他的行為舉止不穩定,經常讓人感到十分危栗。
危險、危急、栗色、栗毛。
危險、危急。
安全、穩定。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