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猶收獲。《國語·魯語下》:“收攟而蒸,納要也。” 韋昭 注:“攟,拾也。”
(2).拾取,摘錄。 清 梅曾亮 《王惠川墓志銘》:“而書出於刺取收攟之中,蓋幾於盡矣。”
"收攟"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可以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釋義
拼音:shōu jùn
詞性:動詞
核心含義包括:
二、引證解析
三、構成分析
四、相關用法 常見于典籍注釋和古代農事記載,現代漢語中多用于學術文獻整理場景,如"收攟史料"等表述
注意:由于相關網頁權威性标注為"極低"和"低",建議查證《漢語大詞典》《辭源》等權威辭書獲取更準确釋義。
收攟(shōu zéng)是一個漢字詞語,拆分部首是攴和舌,總共有10個筆畫。這個詞的來源比較模糊,可能是一個方言詞,具體的由來尚不清楚。
在繁體字中,收攟的寫法為「收攕」。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收攟可能采用的是另一種形式,具體是什麼樣的寫法就不得而知了。
以下是該詞的例句:
1. 她每天早晨都會在門口收攟來訪的客人。
2. 母親收攟了所有的禮物,感動得熱淚盈眶。
組詞:收入、增收、減收、收款、收據。
近義詞:收集、接收、接納。
反義詞:放棄、拒收、排斥。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