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渝鐵路的意思、成渝鐵路的詳細解釋
成渝鐵路的解釋
從四川成都到重慶,長504千米。對四川盆地經濟發展意義重大。1952年建成,已電氣化。
詞語分解
- 成的解釋 成 é 做好,做完:成功。完成。成就。成事。成交。成立。成婚。成仁(儒家主張的成就仁德)。成人之美。玉成其事。 事物發展到一定的形态或狀況:成形。成性。成人。自學成才。蔚然成風。 變為:長成。變成。
- 鐵路的解釋 行駛通道或軌道的一種,由鋼軌構成,早先是由木制,但現在通常為鋼制,通常由鋼軌首尾相接鋪成兩條線,構成供車輛行駛的永久性道路;按這樣形式鋪設兩條或多條軌道的路詳細解釋亦作“銕路”。有鋼軌的供火車行駛的
網絡擴展解釋
成渝鐵路是中國西南地區重要的鐵路幹線,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一、基本信息
- 線路起止:連接四川省成都市與重慶市,全長約505公裡。
- 建設時間:1950年6月開工,1952年7月1日建成通車,是新中國成立後自主修建的第一條鐵路。
- 技術特征:1987年完成電氣化改造,運輸能力大幅提升。
二、曆史背景
- 早期規劃:始于1903年清政府提出的川漢鐵路西段計劃,曆經清末、民國多次嘗試未果。
- 新中國成立後:中共中央西南局在財政困難、技術薄弱條件下,僅用2年完成建設,結束了西南無鐵路的曆史。
三、經濟與社會意義
- 打破交通閉塞:改變了四川盆地“蜀道難”的局面,促進物資流通和人員往來。
- 區域發展:推動沿線城市(如資陽、内江等)工業化進程,成為西南經濟複蘇的“大動脈”。
- 曆史地位:象征新中國自力更生的精神,被譽為“建設史上第一個奇迹”。
四、現狀與轉型
- 客運功能減弱:隨着2015年成渝高鐵開通,老鐵路客運量下降,逐步轉向貨運為主。
- 持續貢獻:仍承擔大宗貨物運輸,支持區域經濟發展,并作為曆史文化遺産被銘記。
五、延伸信息
- 線路走向:途經簡陽、資中、内江、永川等市縣,沿長江北岸抵達重慶。
- 技術挑戰:建設時克服地形複雜、設備簡陋等困難,全線未使用外國材料。
如需了解更完整的曆史細節或技術參數,可參考權威來源如(搜狗百科)或(七一網)。
網絡擴展解釋二
成渝鐵路
"成渝鐵路"是指連接中國的成都和重慶兩個城市的鐵路線路。該鐵路是中國西部重要的高速鐵路之一,總長度約為505公裡。
拆分部首和筆畫
"成"字是由「一」和「戈」兩個部首組成,共有8個筆畫;"渝"字是由「水」和「餘」兩個部首組成,共有12個筆畫;"鐵"字是由「金」和「钅」兩個部首組成,共有10個筆畫。
來源和繁體字
"成渝鐵路"的來源是由連接的城市名稱"成都"和"重慶"組合而成。繁體字中的"成"字是「成」,"渝"字是「渝」,"鐵"字保持不變。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成"字的寫法與現在相同,而"渝"字的寫法與現在稍有不同,形似「邑」,頂部有兩個小點。
例句
1. 我們計劃乘坐成渝鐵路去重慶旅行。
2. 成渝鐵路的開通将促進兩個城市之間的交流與發展。
3. 成渝鐵路的建設使得成都和重慶之間的旅行更加便捷。
組詞、近義詞、反義詞
組詞:成都、重慶、鐵路、高速鐵路、西部、連接、旅行、計劃、建設、交流、發展、便捷。
近義詞:成渝線路、成渝高鐵。
反義詞:無。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