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事。謂一同參戰。《左傳·昭公二十三年》:“七國同役而不同心,帥賤而不能整,無大威命, 楚 可敗也。”
“同役”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所差異,但核心指向共同參與或協作的關系。以下是詳細解釋:
共事或一同參戰
該詞最早見于《左傳·昭公二十三年》:“七國同役而不同心,帥賤而不能整,無大威命,楚可敗也。”此處“同役”指多個國家共同參與同一場戰役,但缺乏統一指揮和協作。
引申義為共同承擔某項任務或職責,強調協作關系,例如古代士兵被分配到同一崗位執行任務。
現代語境中的延伸
現代用法較少見,可理解為“相同條件下的協作”,如工人被分配到同一生産線工作,但此解釋多見于非權威來源。
建議參考《左傳》原文或權威詞典進一步了解古漢語用法。
《同役》是一個成語,形容在同一個年齡段進行相同活動的人群。表示人們共同經曆或參與同一種活動。
《同役》的拆分部首分别是“口”和“彡”,拆分出的筆畫數為4。
《同役》一詞最早出現在《左傳》一書中。原句為“同室異夢,同役殊軍”,意為在同一個房間裡做着不同的夢,參與相同軍隊卻有不同的命運。
《同役》的繁體寫法為「同役」。
在古時候,漢字《同役》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寫作「同異幾」。
1. 我們是同班同學,同役多年,關系非常密切。
2. 這個項目集結了一批年輕的創業者,他們是同役的志同道合者。
同班同學、同鄉、同行、同事等。
同齡、同年、同輩等。
異役、異路、異類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