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瓠瓢。《南齊書·東昏侯紀》:“馳騁渴乏,輒下馬解取腰邊蠡器酌水飲之,復上馬馳去。”《資治通鑒·齊東昏侯永元元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曰:“蠡,瓠瓢也,今謂之馬杓。”參見“ 瓠2瓢 ”。
“蠡器”是古代漢語中一個較為少見的詞彙,其含義及相關信息可綜合多個來源梳理如下:
蠡器即瓠瓢,指用葫蘆(瓠)制成的舀水器具,相當于現代的“水瓢”或“馬杓”(即木制長柄勺)。
作為日常工具,蠡器主要用于取水、盛酒等,具有輕便耐用的特點。其名稱在古籍中多與帝王生活細節相關,成為曆史文獻中反映古代社會風貌的微觀例證。
以上内容綜合了《南齊書》《資治通鑒》等古籍記載及胡三省注疏,可通過來源網頁進一步查閱原文。
蠡器是一個指代古代器物的詞彙,常用來形容古代人們用來測量物體或液體體積的容器。
蠡器這個詞彙可以拆分成兩個部首,分别是蟲部和器部,蟲部是蠡的意思,器部是器的意思。
蠡的蟲部有5個筆畫,器的器部有8個筆畫。
蠡器這個詞彙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的曆史。在古代,人們經常使用蠡器來測量糧食或船隻的容量,并作為計量工具進行交易。
蠡器這個詞彙的繁體字是蠡/器。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蠡器的寫法可能會有一些不同。然而,雖然字形會有一定變化,但其意義和拆分部首是不變的。
以下是幾個使用蠡器這個詞彙的例句:
蠡苑(指古代一個都城的庭園)、蠡測(指使用蠡器進行測量)、 蠡縣(地名,指中國古代的一個縣名)。
蠡器的近義詞有:量器、容器。
蠡器的反義詞有:量綱、标尺。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