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苛刻狠戾。 清 姚鼐 《篆秋草堂歌贈錢獻之》:“嗚呼 秦 人尚刻盭,自茲書亦含秋氣。”
“刻盭”是一個較為生僻的漢語詞彙,其含義和構成可拆解如下:
單字解析
組合詞義
兩字結合後,“刻盭”形容性格或行為苛刻狠戾,即嚴厲到不近人情,甚至帶有乖張暴戾的特質,多用于書面語境。
使用場景
該詞屬于古漢語詞彙,現代漢語中極少使用,常見于古籍或文學性較強的文本中。需注意,“盭”字本身較為生僻,書寫時易與“盭”形近字混淆。
若需進一步考證具體文獻用例,建議查閱《說文解字》《康熙字典》等工具書。
刻盭(kè lǚ)是一個中文詞彙,具有多個意思。在此我們将為您介紹該詞的拆分部首和筆畫、繁體字、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刻盭由刀(刂)和呂組成,刀是左邊的部首,呂是右邊的部首。刻盭一共包含9個筆畫。
刻盭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兩個古代漢字。刻,古代意為切割、雕刻,表示用刀在某物上刻下刻痕;而盭,古時候是用來量玉器的标尺,也代表象形的一種象草木像的玉器。因此,刻盭可以表示用刀在某物上刻下刻痕,也可以指代一種玉器标尺。
刻盭的繁體字為「刻錄」。
在古代,刻盭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根據古籍記載,刻盭的舊字形為「刻錄」,刊刻在玉器上。古人用刻盭來測量、刻劃玉器,以便保持大小一緻。
以下是幾個使用刻盭的例句:
以下是一些與刻盭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