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誠恕的意思、誠恕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誠恕的解釋

誠實仁愛。《文選·沉約<齊故安陸昭王碑文>》:“公下車敷化,風動神行,誠恕既孚,鉤距靡用。” 李周翰 注:“而 緬 為 會稽 ,誠心恕物,為人明信,則鉤距無用。”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誠恕”是由“誠”與“恕”組成的複合詞,在漢語詞彙體系中具有深厚的倫理意涵。根據《漢語大詞典》及儒家經典釋義,其核心含義包含以下三層:

  1. 本體釋義

    “誠”本義為“信也”(《說文解字·言部》),指言行一緻、真實無僞的心理狀态;“恕”在《論語·衛靈公》中被孔子定義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強調推己及人的寬容之道。兩字結合後,“誠恕”特指以真誠為根基的寬厚品德,要求人發自内心地踐行包容與體諒。

  2. 哲學延伸

    儒家典籍中,“誠恕”被提升至道德實踐層面。《中庸》提出“誠者,天之道也;誠之者,人之道也”,将“誠”視為貫通天人的紐帶,而朱熹在《四書章句集注》中注解“恕”為“推己及物之謂”,二者結合後形成“内外兼修”的倫理準則。清代學者劉寶楠在《論語正義》中進一步闡釋:“誠恕并行,乃能達仁”,說明其與儒家核心思想“仁”的關聯性。

  3. 應用範疇

    在傳統語境中,“誠恕”常用于描述君子修養與社會關系準則。例如《宋史·儒林傳》記載士大夫“以誠恕接物”,指以真誠态度寬待他人;明代呂坤《呻吟語》主張“處世以誠恕為本”,強調其在人際交往中的指導作用。現代漢語中該詞多用于文學與倫理學領域,形容高尚的道德境界。

參考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

“誠恕”是一個漢語合成詞,由“誠”與“恕”兩個語素并列構成,具體含義及用法如下:

詞義解析

  1. 核心含義
    指誠實仁愛的品質,強調以真誠之心待人,以寬厚之懷處事。其中:

    • “誠”:意為真實無僞、信守本心(如“誠心誠意”)。
    • “恕”:本義為推己及人的寬容(如“忠恕之道”),引申為仁愛。
  2. 文獻例證
    該詞最早見于南朝文獻《文選·沉約<齊故安陸昭王碑文>》,文中描述官員治理地方時“誠恕既孚,鉤距靡用”,意為當政者以真誠仁德施政後,嚴苛手段(鉤距)便無需使用,凸顯以德化人的治理理念。

  3. 應用場景
    多用于形容人的品德修養,尤其在傳統文化語境中,常與儒家思想中的“仁政”“忠恕”相關聯,體現内外兼修的人格追求。

延伸說明

如需進一步探究具體文獻或文化背景,可參考《漢典》《文選》注疏等典籍。

别人正在浏覽...

抱成一團冰合逼殺餐挹鈔虜成格沖虛吹毛索垢儲元錯躬盜塞蹬跶阸陜飛蓬風旛更嫁更日公中狗腿子龜齡顧租洪潤婚啟嘉願槿闌樛蘿均壹局窄客戶纚縰漏發馬到成功麻筵面暈瑙魯剽迫乾喬起舞全璧卻罷三皇森陰贍富賞愛生旦淨丑事出意外市棍廋蔽鎖廳舉人貪嗜梼戭套印天京外親内疏畏刀避箭威陵問天買卦烏翅淆惑校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