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人以龜為長壽之靈物,因以“龜齡”比喻長壽。 南朝 宋 鮑照 《松柏篇》:“龜齡安可獲, 岱宗 限已迫。” 宋 張孝祥 《鹧鸪天·為老母壽》詞:“同犬子,祝龜齡。天教二老鬢長青。” 明 李東陽 《燒丹竈賦》:“若夫鶴算龜齡,龎眉駘背,不窮而瘥,不色而瘁,固有幽冥握其機衡,沖漠司其割制者也。”
“龜齡”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比喻長壽,源自古人将龜視為象征長壽的靈物。以下為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古人認為龜壽命極長,因此用“龜齡”借指人的長壽,常用于祝壽或表達對長壽的祈願。例如宋代張孝祥在《鹧鸪天·為老母壽》中寫道:“同犬子,祝龜齡”,即用此意。
文化背景
龜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被賦予祥瑞、長壽的象征意義,故“龜齡”不僅是對生命長度的描述,更帶有吉祥色彩。南朝鮑照的《松柏篇》提到“龜齡安可獲”,側面反映了古人對長壽的向往與無奈。
文學用例
該詞常見于詩詞歌賦,如明代李東陽的《燒丹竈賦》中“鶴算龜齡”并提,進一步強化了其與長壽的關聯。
近義詞與用法
近義詞包括“長命”“鶴壽”等,多用于祝壽場合或文學表達。
“龜齡”通過龜的長壽意象,承載了古人對生命延綿的美好寄托,兼具文學美感與文化深意。
龜齡(guī líng)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龜字的拆分部首是龜(王字旁),它是一個常見的部首,表示與龜有關的事物;字形筆畫可分為10劃。齡字的拆分部首是令(又稱為令字旁),是一個表示動作的部首;字形筆畫可分為10劃。
龜齡一詞的來源較為明确,它最早見于《晉書·鄭冠軍傳》,出自晉代文學家陶淵明的《登潭山記》:“矯世者、言龜齡無窮。”意為修正世風的人,說自己的壽命無窮無盡。
在繁體字中,龜齡的寫法為龜齡,字形略有變化,但整體意思保持不變。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可以追溯到篆書,其中龜字的古代形态為“龜”,齡字的古代形态為“齡”,兩字的字形與現代略有不同。
以下是使用龜齡一詞的例句:
1. 他經過長時間的鍛煉,龜齡仿佛得到了延長。
2. 這位神秘的老人,據說已經有三千年的龜齡。
組詞:龜齡無窮、龜齡長壽、龜齡不竭。
近義詞:龜壽、仙齡。
反義詞:短命、暮年。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