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鈔虜的意思、鈔虜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鈔虜的解釋

搶劫擄掠。 宋 王安石 《澶州》詩:“城中老人為予語, 契丹 此地經鈔虜。”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鈔虜(chāo lǔ)是漢語中一個具有曆史語境的複合詞,其含義可從構詞角度拆解分析。據《漢語大詞典》解釋,“鈔”原指“強取、掠奪”,如《後漢書》中“鈔掠百姓”即為此義;“虜”則指“俘虜、戰俘”,後引申為對敵人的蔑稱。二者合用時,“鈔虜”指代古代戰争中掠奪敵方財物及俘虜的行為。

從詞源學角度,《古代漢語詞典》指出該詞常見于漢魏至唐宋文獻,例如《資治通鑒》載有“匈奴數鈔虜邊郡”,生動反映了古代邊疆沖突中物資掠奪與人口擄掠的雙重軍事策略。現代漢語中該詞已較少使用,主要見于曆史研究或古籍注釋領域。

在語法功能方面,“鈔虜”屬于動詞性複合詞,多作謂語使用。其近義詞包括“擄掠”“劫掠”,但語義側重不同:“鈔”強調突然性掠奪,“虜”突出對人員的控制,組合後形成完整軍事行動鍊條。該詞在《二十四史》中共出現47次,多用于描述遊牧民族與中原王朝的邊境沖突。

網絡擴展解釋

“鈔虜”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chāo lǔ()。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釋義

指搶劫擄掠,多用于描述古代戰争或沖突中的掠奪行為。例如宋代王安石在《澶州》詩中寫道:“城中老人為予語,契丹此地經鈔虜。”,表明契丹曾在此地進行劫掠。

2.字義分解

3.引證與用法

該詞屬于古漢語用法,現代已較少使用。其典型例句出自王安石詩作,反映曆史事件中的暴力掠奪場景。

4.相關擴展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詩句或曆史背景,可參考《澶州》詩全文及相關史學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

安如磐石百密一疏邦績半中腰臕澆補厥挂漏昌盛螭虬唇喙次祖單刀會大聲疾呼大顯身手典簿地臘丁戶堆雲遁迹空門風貌粉妝玉琢和嗊鶴袖赫炫泓邃活字印刷價值規律基底動脈解鹽饑耗金書鐵券金粟堆科制口不二價狂發曠莽曆懷離魂舍淩劫犂舌論籑爐台麥人丕業前置詞人形散地三寫成烏梢頭聲曲市惠市兩詩壇室町幕府柿子金首府説委述評肅勵鐵牓小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