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叙述。《孔叢子·論書》:“﹝ 孔子 答曰:﹞ 周公 以 成王 之命,作《康誥》焉,穪述 文王 之德,以成勑戒之文。”
“穪述”是漢語中較為罕見的組合詞,其核心含義可從字源和構詞法角度解析。“穪”為“稱”的異體字,音chēng,《說文解字》釋作“铨也”,本義為稱量物體重量,後引申出稱揚、述說之義。“述”音shù,《爾雅·釋言》解作“循也”,指遵循原有脈絡進行言說。二字組合使用時,表達“有依據地稱揚叙述”之意,常見于古代文獻中表達對事物進行系統性闡述的語境。
該詞在《漢語大詞典》(第二版)第8冊第1073頁有相關記載,指其作為“稱述”的異體寫法,多用于典章制度的說明性文本。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特别強調“穪”字在禮制文獻中的特殊用法,指代合乎規範的表述方式。現代漢語中,該詞多被“稱述”取代,但在研究古代文獻或書法碑刻時仍可能遇到。
從詞性特征看,“穪述”屬動詞性複合詞,既可單獨使用如“穪述典章”,亦可與賓語結合構成“穪述其事”的動賓結構。其語義側重強調叙述過程的客觀性與系統性,與普通“叙述”相比更凸顯對所述内容的核實與考據,這一特點在《康熙字典》引《周禮》注疏中得到佐證。
“穪述”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若需進一步考證具體語境中的用法,可參考字典類工具(如、來源)。
安順龍宮白截肪襃旌彪耀朝朝暮暮成市存雄刀過竹解钿徽斷口渎斁藩房非正式墳燭負慚幅裂貢實滾動賈人豪縱何起後悔莫及壞裳爲袴荒張花塢虎頭踐汙嘉夷際可賣私銘典農藝師瓯駱輕蟬情曲齊整屈禮人民币稔謀乳雛三厭撒網澀于言論商業資本善幻擅自首級説是悚惕頌箫索秘歎仰逃讓騰焰飛芒宛然威劫五角星無論吳牛喘月相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