銘典的意思、銘典的詳細解釋
銘典的解釋
記功的典冊。《周書·史甯陸騰等傳論》:“席卷 巴 梁 ,則功著銘典;雲撤 江 漢 ,則聲流帝籍。”
詞語分解
- 銘的解釋 銘 (銘) í 鑄、刻或寫在器物上記述生平、事迹或警誡自己的文字:銘刻。銘文。銘志。墓志銘。座右銘。 在器物上刻字,表示紀念,永志不忘:銘記。銘心。銘骨。銘諸肺腑(喻永記)。 中國古代用于銘刻的文字逐
- 典的解釋 典 ǎ 可以作為标準的書籍:典籍。字典。詞典。經典。引經據典。 标準,法則:典章。典制。典故(.典制和掌故;.詩文裡引用的古書中的故事或詞句)。典範。典雅。典禮。典型。 指典禮:盛典。大典。 主持,主
網絡擴展解釋
“銘典”是一個漢語詞彙,具體含義如下:
基本解釋
- 詞義:指記錄功績的典籍或冊子,通常用于表彰功勳。
- 拼音:míng diǎn(注音:ㄇㄧㄥˊ ㄉㄧㄢˇ)。
字義拆解
- 銘:
- 本義為在器物、碑碣上刻寫文字以記述功德或自我勉勵,如“墓志銘”“銘功”。
- 引申為深刻銘記,如“銘心”“銘諸肺腑”。
- 典:
- 指标準、法則(如“典範”),或經典書籍(如“詞典”),也可指典故。
古籍例證
《周書·史甯陸騰等傳論》中記載:“席卷巴梁,則功著銘典;雲撤江漢,則聲流帝籍。” 此處“銘典”即指記載功勳的典籍。
使用場景
- 多用于曆史文獻或正式文體中,描述對功績的書面記錄。
- 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屬于較為書面化的表達。
如需進一步了解近義詞或例句,可參考滬江線上詞典等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銘典(míng diǎn)是一個由兩個部首組成的漢字,第一個部首是“钅”(金字旁),第二個部首是“巾”(巾字旁)。它共有12個筆畫。《銘典》是一個以“金”為部首的字,代表着與金屬有關的概念。它的音讀與義項确立後,從古至今均未改變。
《銘典》最早出現在《辭海》。它的來源可以追溯到明朝。在古代的漢字寫法中,金字旁的“钅”部分曾經寫成兩個字形,即在“钅”下面加一個小點。而“巾”部分則是“帛”的舊字形,表示與紡織品有關的概念。
《銘典》的繁體寫法為「銘典」,兩個字形繁瑣而精美,體現了古代漢字書法的韻味。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方式與現代有所不同。而《銘典》一詞的古代漢字寫法與現代相差不大。隻是在字形上有些微的差異,比如金字旁的上橫稍微有些斜度,而巾字旁則顯得更為纖細。
以下是關于《銘典》的例句:
1. 這部《銘典》是古代學者流傳下來的珍貴文獻。
2. 在中國古代,世襲的家族職位有着精确的《銘典》可依。
3. 這家公司以其創新的理念和良好的企業文化成為了業界的《銘典》。
關于《銘典》的組詞,可以有以下幾個例子:
1. 銘記:意為深深地記住,謹記在心。
2. 銘心:意為備受痛苦或傷害,讓人難以忘懷。
3. 典範:意為典型的範例,典型的榜樣。
4. 學典:意為學習的經典教材或典籍。
與《銘典》意義相近的詞語有:
1. 金科玉律:意為至高無上的規範或準則。
2. 名篇佳作:意為優秀的文學作品或藝術作品,引人注目的佳作。
《銘典》的反義詞較難找到一個确切的詞語,但可以從意義上尋找其相反或互為對比的詞彙,比如:
1. 庸俗:意為平庸無聊,缺乏獨特或有價值的特點。
2. 狹隘:意為見識狹窄,缺乏廣闊或全面的視野。
3. 魯鈍:意為懂事慢,沒有反應靈敏的特點。
綜上所述,《銘典》是一個以“金”為部首的漢字,代表着與金屬有關的概念。它的拆分部首和筆畫為“钅”和“巾”,共有12個筆畫。《銘典》最早出現在《辭海》,來源可追溯到明朝。其繁體寫法為「銘典」,古代漢字寫法與現代相差不大。組詞有銘記、銘心、典範、學典等。近義詞有金科玉律、名篇佳作。反義詞較難找到确切詞彙,但可以從意義上尋找相反或互為對比的詞彙,如庸俗、狹隘、魯鈍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