違命侯的意思、違命侯的詳細解釋
違命侯的解釋
南唐 後主 李煜 被俘後的封號。《新五代史·南唐世家·李煜》:“﹝ 開寶 ﹞九年, 煜 俘至京師, 太祖 赦之,封 煜 違命侯 ,拜左千牛衛将軍。” 宋 袁文 《甕牖閑評》卷八:“ 太祖 取 南唐 ,年餘始得之。怒其不歸朝,及來降,則命為 違命侯 ,蓋惡號也。後二年方改封為 隴西郡公 。”
詞語分解
- 違的解釋 違 (違) é 背,反,不遵守:違背。違反。違犯。違法。違抗。違章。事與願違。 不見面,離别:久違。 * ,過失。 背從奉 筆畫數:; 部首:辶;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違命侯”是南唐後主李煜被北宋俘虜後,宋太祖趙匡胤賜予的封號,具有明顯的貶斥和羞辱意味。以下是詳細解釋:
1.詞義與背景
- 字面含義:“違命”指違背命令或天命,“侯”為爵位名稱。該封號直指李煜曾多次違抗北宋的招降命令。
- 曆史事件:公元975年,北宋攻破南唐都城金陵(今南京),李煜投降後被押送至汴京(今開封)。趙匡胤因李煜長期抵抗、拒絕歸順,甚至試圖聯合遼國對抗北宋,故封此惡號以示懲戒。
2.封號的政治意圖
- 羞辱性質:趙匡胤通過“違命侯”強調李煜的“不臣”行為,既是對其個人的貶低,也借此警示其他割據政權。
- 後續改封:李煜被俘兩年後(977年),宋太宗趙光義将其改封為“隴西郡公”,但境遇未改善,最終被毒殺。
3.李煜的文學與命運
- 亡國創作:被俘期間,李煜寫下《虞美人》《浪淘沙》等名作,抒發亡國之痛,文學成就被後世譽為“詞帝”。
- 矛盾評價:作為君主,他因政治無能亡國;作為文人,其詞作情感真摯,影響深遠。
4.與其他“違命侯”的辨析
- 部分資料提到東吳末帝孫皓也被晉朝封為“違命侯”(見),但此說法較少見于正史。主流曆史記載中,“違命侯”特指李煜。
“違命侯”是北宋對李煜政治否定的象征,反映了政權更疊中的權力威懾策略,同時也成為李煜個人悲劇與文學成就交織的曆史标籤。
網絡擴展解釋二
違命侯
《違命侯》是一個成語,其含義是指違背命運,逆行而動。違命指違背命運的安排,而侯則指行動、運動。這個成語常用來形容一個人違反命運的安排,不按常理出牌,做出與衆不同的事情。
拆分部首和筆畫
《違命侯》這個成語的拆分部首和筆畫分别如下:
- 違:部首為辶,總筆畫數為7。
- 命:部首為口,總筆畫數為8。
- 侯:部首為人,總筆畫數為8。
來源與繁體
《違命侯》這個成語的來源尚未明确,但據一些文獻記載,它最早出現在明代的小說《紅樓夢》中。在這部小說中,它被用來形容賈寶玉的行為與衆不同。
作為一個漢字成語,違命侯沒有官方的繁體字形态,通常仍使用簡化字形态來書寫。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古代寫作《違命侯》或《違命侯》。
例句
以《違命侯》為例,以下是一句使用這個成語的例句:
他是一個真正的《違命侯》,在所有人勸阻之下,他仍然堅持自己的選擇。
組詞、近義詞、反義詞
以下是與《違命侯》相關的一些詞彙:
- 組詞:違背、命運、逆行、不按常理、與衆不同
- 近義詞:逆客、逆行者、違命者
- 反義詞:順命俗、順從、依命從事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