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视的意思、澄视的详细解释
澄视的解释
犹明察。 晋 葛洪 《抱朴子·崇教》:“澄视於秋毫者,不见天文之焕炳;肆心於细务者,不觉儒道之弘远。”
词语分解
- 澄的解释 澄 é 水静而清:澄莹。澄酒(淡酒)。澄汰。澄澈。澄湛。澄廓。澄清。澄碧。澄净。澄静。澄明。 澄 è 让液体里的杂质沉下去:澄清。澄沙。澄泥浆。 笔画数:; 部首:氵; 笔顺编号:
- 视的解释 视 (視) ì 看:视觉。视力。视野。鄙视。注视。近视。视而不见。熟视无睹。 亲临某事:视事。视察。 看待:藐视。重视。等闲视之。 看望:探视。省(媙 )视。 比照:“天子之卿受地视侯”。 古同“示”
专业解析
澄视是汉语中一个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复合词,其含义需从字源、古典文献及现代语义三个维度解析:
一、字义溯源
-
澄
本义为水清而静,引申为清明、明澈。《说文解字·水部》载:“澄,清也,从水,徵声”。在认知范畴中,“澄”常隐喻心境的纯净与思维的明晰,如朱熹《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即以“澄”喻心智通透。
-
视
指观察、审视。《说文解字·见部》释:“视,瞻也,从见,示声”。其核心在于主动的视觉行为与认知判断,如《庄子·秋水》“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暗含选择性“视”的哲学。
二、古典文献中的“澄视”
该词最早见于六朝文论,强调以清明心境观照事物:
- 刘勰《文心雕龙·神思》:“陶钧文思,贵在虚静……然后使玄解之宰,寻声律而定墨;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其中“虚静”即“澄视”的精神状态,指作家需摒除杂念以洞察创作本质(中华书局版《文心雕龙注》,2012年,P.295)。
- 佛教语境:唐代禅宗典籍《景德传灯录》载僧问“如何是佛法大意”,师答“澄视观心”,指通过净化视觉达到内观本心(《大正藏》第51册)。
三、现代语义与延伸
当代汉语中,“澄视”保留古典意涵并衍生新解:
- 基础义:字面指清澈地观看,如“澄视湖面倒影”。
- 哲学义:指超越表象的深度观察,如美学理论中“澄视艺术本质需超越技法层面”(参见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
- 心理学应用:在正念疗法(Mindfulness)中,“澄视”被引申为“不带评判的觉察”,强调剥离主观成见的观察方式(卡巴金《正念:此刻是一枝花》,2018年中译本)。
学术参考文献
- 许慎撰,徐铉校定,《说文解字》,中华书局,2013年。
- 刘勰著,范文澜注,《文心雕龙注》,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
-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大正新修大藏经》第51册。
- 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
- Jon Kabat-Zinn著,王俊兰译,《正念:此刻是一枝花》,机械工业出版社,2018年。
网络扩展解释
“澄视”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要点综合解释:
一、基本含义
- 拼音:chéng shì
- 字面解析:由“澄”(水清澈无杂质)和“视”(看)组成,字面意为“用清澈的目光观察”。
二、详细释义
-
核心意义:
指专注、细致地观察事物,强调观察时的清晰与透彻,引申为“明察”。
- 例如晋代葛洪《抱朴子·崇教》中的用法:“澄视於秋毫者,不见天文之焕炳”,比喻过于关注细节可能忽略大局。
-
语境应用:
多用于描述对事物本质的深入洞察,或批评因过度关注细节而忽视整体的行为。
三、结构与来源
- 语法结构:动词短语,两字均为左右结构。
- 文献出处:最早见于道家典籍,如《抱朴子》,具有古典哲学色彩。
四、补充说明
如需进一步了解例句或扩展用法,可参考《抱朴子》原文或相关古籍解析。
别人正在浏览...
榜帖材女乐彻馔痴儿摛锦寸丝半粟待考道烦恼大小夏侯琱履底就斗班钝学反戈相向匪颁蝮虫附骨之疽辅将浮香该辩高兴骨捱捱关合寒俭黑疸花成蜜就坚明寄厝嗟愤戒箍踞牙琅玕老玉米了劣连城珍料取緑林豪士律纪旅游蛮蕉悯念岷下芋迷言迷语南真年青青堂城启示沈坠识吊头世情看冷暖,人面逐高低诗源司鼎天心剃刀吐气忘年之好鮝鳔香辎细点